擀面皮,师从岐山,是用精白面做成的冷食小吃,制作工艺考究,调味颇佳,素以“白、薄、光、软、筋、香”而著称,是关中地区的名小吃。既是上乘美食,又可佐餐下酒,具有开胃作用,是一种闻名遐迩的传统食品。
历史 话说康熙盛世年间,关中西府岐山县北郭乡八亩沟村有个王同江,在北京皇宫御膳房里当御厨。他肯动脑筋,根据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在烹饪实践中摸索首创出这种面食,深受皇后嫔妃们的喜爱,四季皆可食,且“食不厌多”。由于在京城仅作为御膳,密不外传,故取名“御京粉”。康熙末年,王同江年老归乡,人们慕名纷纷前来求教烹调技艺。于是,他就在八亩沟收徒传艺,开设店铺经营“御京粉”。从此,宫廷食品传入市肆民间。由于其中有一道擀面的制作工艺,故而人们更喜欢称御京粉为“擀面皮”。 八亩沟村自王同江以来,历代相传,为岐山面皮加工经营盛地。从创制起,距今已有300余年。随着时代的变迁,擀面皮的流传范围愈来愈广,遍及陕西城乡各地,走向全国各大中城市。
种类 酸辣味、咸酸味、香辣味 特点 酸 - 无醋自然酸、 辣 - 醇厚红辣香、 筋 - 面越嚼越筋、 离 - 调料 20 余种、余汤一口香。
常规原料 精面粉5gk,菜籽油2..5 gk,辣椒面1.5 gk,三奈3. 5 g桂皮,花椒,1.5 g肉寇,八角,香果2.5 g。盐50g,岐山香醋150 g白糖3g. 制作方法 用适量的上等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在清水中搓揉稀释开,以能用罗过滤为宜。停留在罗面上的就是面筋,过滤在盆内的就是淀粉。淀的时间使水与面粉分离为宜。接着把留在粉上的浮水倒净,然后移入锅内文火加热,烧沸后用短擀面仗搅拌,形成块状时,用木塔塔(形状似木工用的泥模)用力在锅内不停的翻压,待熟到五六成后移到案板再擀。一般按一张面皮约一两面粉的标准,将面块撕成等量的面疙瘩,再特别光滑平整。接着用两头直径相等的短擀仗,先后用力压薄边沿,然后用劲依次性向前推去。每擀一张,底面须用食油润过,然后10张或20张一叠,移入笼内蒸熟,出笼后,即成透亮的面皮。 岐山面皮调料也很讲究,食盐要化成盐水,辣子不能太辣,用罗儿筛过后,用熟油浇过,加点五香粉,芝麻等佐料,醋要自酿的大曲陈酿。通过精细加工制作的面皮,才真正能体现出岐山正宗擀面皮的“白、薄、光、软、筋、香”的风味特点,令人百吃不厌。
吃法
配醋和辣椒,直接可以入口,根据个人的口味,也可以配上稀饭,及水煎包、肉夹馍。 营养成分与功效 早上吃,顶饿,也是天然无污染的产品,爱美的女孩也不用担心发胖。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