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9 14:32:23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
西安名小吃历史悠久,制作独特,味型多样,乡土气息浓厚,丰盛、粗犷。源于石烹时期的石子馍,被国内烹饪界称为“人类石烹时期的活化石”,蒸制甑糕所用铁“甑”,源于半坡先民的陶甑。长寿面、泡泡油糕、胡麻饼、麻食等品种在唐宋时均已出现。西安小吃选料与制作极为精细,如黄桂柿子饼专用临潼特产火晶柿子,长生粥专用陕南洋县黑米,葫芦头泡馍制作时仅主料的处理加工就要经过十余道工序,蒸甑糕在糯米的产地、红枣的大小及加水等方面均有极严格的要求等,从而保证了品种的质量。西北人粗犷、豪放的特点在西安小吃中也有所反映,如盛牛羊肉泡馍、辣子蒜羊血的碗大如盆,油泼扯面“宽如腰带,厚如刀背”,这些都突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们的饮食习尚。西安回族群众制作的清真风味小吃也以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著名品种有牛羊肉泡馍、腊牛羊肉、灌汤包子、粉蒸羊肉等,成为西安名小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名小吃烹调方法有烙、烤、煮、浸等,成形工艺有叠、卷、盘、抻、擀等,风味特点为火候足到,料重味浓,口味以香、厚、酸、辣、咸居多。 ·八宝甜稀饭· 以糯米与藕粉汁及果脯、花生、百合、核桃仁、青红丝、莲子、山楂、白糖等八种辅料混合熬煮而成,呈糊状,故称八宝稀饭。其色泽分明、香甜味醇、营养丰富,有安神、和血、开胃、润肺、健脾的疗效,是老幼皆宜的甜食小吃。 ·梆梆肉· 以猪下水为原料经卤煮、熏制而成。因清末民初时,西安城里售卖此肉的人均手执木梆敲打以代替吆喝声,故称梆梆肉。熏制梆梆肉多以松柏树枝或柏木锯末为燃料。特点:色泽红润,肉嫩味醇,熏香浓郁,越嚼越香。 ·糍糕· 以糯米、小豆等为原料蒸制而成。其成品呈圆饼状,吃法分两种:一是包好后,撒上蜂蜜(或白糖)凉吃,二是用油煎烙后热食。特点:软绵粘甜,豆沙清香。 ·大肉辣子疙瘩· 户县驰名小吃。民国元年(1912年)由户县西街书院巷姬姓老者创制并经营。当时有首民谣云:“辣子疙瘩出了巷,街头街尾到处香,争先恐后去排座,只怕迟了不见汤。”反映了顾客争食的情景。制作主要分捏疙瘩和制汤。“疙瘩”即用面皮包入虾粉等制成的馅料,皮子三个角折压在一起制成。制汤以肉汤加辣面、醋等调料熬煮制成。将疙瘩与炒好的猪肉小块一同入汤,煮沸后即成,食时佐以烧饼。特点:红油飘浮,色泽鲜艳,肉块酥烂,疙瘩鲜香,汤酸辣。 ·豆黄糕· 以豌豆为主料,制成糊状,与柿饼条在容器里交错铺成三层,置阴凉处,待凉透凝固后即成。食时切成小块。特点:色泽红黄相兼,入口筋软清香,凉甜适口。 ·粉蒸羊肉· 西安清真风味小吃。以肥羊肉和面粉为主,拌以熟牛羊肉、花椒粉、五香粉、精盐等蒸制而成,故称粉蒸羊肉。特点:油而不腻,软绵润口、鲜香味美。食时佐以生蒜,也可用饦饦馍夹食。 ·疙瘩油茶· 清真风味小吃。以面粉为主料,拌匀调料后用熟羊油炒熟,再添开水煮制成。因油茶里有樱桃般大小的油面疙瘩,故名。特点:色泽油润,入口醇香。食时常佐以麻花。 ·灌汤包子· 清真风味小吃。因蒸熟的包子内除馅外,还有一团汤汁,故名。馅料分牛羊肉馅、三鲜馅、海味馅等。制作时以擀得极薄的面皮包入馅料蒸制而成,食时用筷子夹住包子上端折纹处,提起后如花篮形。特点:鲜美可口,油而不腻。食时佐以蒜汁、油泼辣子。 ·葫芦头泡馍· 葫芦头,即猪大肠与小肠连接处的肥肠,因其熟后收缩状似葫芦头,故名。葫芦头泡馍即以此段肥肠与掰碎的饦饦馍加其他辅料、调料用滚沸的肉汤泡(浇泡)制成。特点:馍块绵筋,汤鲜肉嫩,滋味浓香,食时佐糖蒜。 ·黄桂柿子饼· 清真风味小吃。选用临潼县特产火晶柿子,配精白面粉揉成馅皮,包入用黄桂等制成的馅料,入平底锅用清油或牛油煎烙制成。成品为茶盅大小的小圆饼,特点:色泽金黄,芳香扑鼻,入口绵软香甜,有柿子的特有清香味,食时趁热。既可单独食用,也可作为宴会上一道细点。 ·金线油塔· 出自唐穆宗时丞相段文昌家厨,经改进制成。以精白面粉和熟猪油为主料,经调面、拉丝、盘形后蒸制成。特点:层多丝细,松绵不腻。有“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美称,故名金线油塔。食时常佐以杏仁甜浆。 ·镜糕· 西安清真风味小吃。以糯米粉、芝麻、青红丝、以及干馒头渣等原料制成坯状,在直径约12厘米的小蒸笼里蒸制而成,大小形似小圆镜,故名镜糕。特点:香甜、软甜、适口。 ·腊牛羊肉· 清真风味食品。以带骨鲜牛(羊)肉,配以青盐、芒硝、花椒等调料,经腌煮、上色等工序精制而成,其色泽红润、膘肉分明、肉质酥松、气味香醇,是佐餐下酒的佳品,也可夹入饦饦馍食用,风味别致。 ·蓝田饸铬· 蓝田县名产。用荞麦面加拌生石灰水合成面团(并掺少量的苦荞面),将面团放入盆内,反复盘15分钟左右,拿出来搓成条状再放入饸饹机里压成细条,掉在锅内煮至漂出水面,然后捞出来分成束,用菜油拌匀,整齐地放入盘内。食用时调上酱油、醋、芥末、蒜泥、食盐、辣子等料即可。特点是软绵而顽、清爽适口,四季可吃。 ·临潼黄桂醪糟· 临潼县特产。起于秦汉,盛于隋唐。用特制醪糟曲与优质糯米,配以临潼独有的矿泉水精制成粕。饮用时兑入沸水稍熬,放入桂花,以沸水冲食即可。其色清亮洁白,味酸甜,酒香浓郁,有润口利喉、提神消乏、调合脾胃、舒肝活血之效,对因过食油腻物而致肠胃不适、妇女产后缺奶以及下泻不止等症有独特疗效。 ·卤汁凉粉· 清真风味小吃。在凉粉上浇以土豆粉等制成的糊状卤汁,故名。食时,根据需要可将凉粉切成块状或细条状,浇上卤汁,配以芥末粉、芝麻酱、蒜泥、油泼辣子调拌后即食。特点是软绵适口、滋味辛辣。 ·牛骨髓炒面· 清真风味小吃。以牛骨髓油、面粉等为主料,配以椒盐、核桃仁等辅料混合搅拌,在微火上炒熟而成。特点是清香味浓,益气暖胃,营养丰富。食时沸水冲服,佐以饦饦馍或麻花同食,另有风味。 ·牛羊肉小炒泡馍· 清真风味小吃。以爆炒的牛羊肉丁与原汁肉汤、饦饦馍、粉丝合煮成,可按照客人要求加醋或不加醋,故称牛羊肉小炒泡馍。食时佐以糖蒜、辣子酱,汤浓味香,与牛羊肉泡馍风格迥异。 ·泡泡油糕· 相传由唐代流传至今,以烫面与熟猪油制成面剂,包入以黄桂酱、核桃仁等制成的馅料,炸至糕表面出现气泡时即成。特点是色泽乳白,绵软酥甜,入口即化。 ·千层油酥饼· 相传唐代高僧玄奘自西域回国翻译佛经达千卷时,唐高宗派人赏赐“千层烙饼”,千层油酥饼即依此改进制成。以精白面粉为主料,经制酥、和面、制饼、煎烤制成。特点是色泽金黄,层次分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 ·秦镇米面凉皮· 户县秦渡镇特产。该镇百姓善以米面蒸制面皮,清末时该镇著名的凉皮铺就有“皮子铺赵家”等。以大米为主料,泡、磨成米浆蒸制成。食时切细条,加辣子油、醋等调料。特点是酸、辣、筋、软、爽、凉、香。 ·清真饺子宴· 清真风味食品。制作分制馅与包制两部分。制馅是根据清真饮食习俗,选用海鲜、牛羊肉、鸡、鸭、鱼、禽蛋、蔬菜等原料,以牛羊肉类为主。制馅时根据品种、形状的各异,选用相应的主辅料。味型有咸、甜、酸、麻、辣、香、鲜及糖醋、香酥、麻辣、香辣、酸香、咸香、鲜咸等复合味。造型以动植物,花卉及其他图案为主。皮薄馅足,一饺一味,百饺百形。 ·清真南糖· 清真风味食品。以芝麻、核桃仁、花生仁、杏干、白糖等原料,经过独特的精工细作而制成的麻片、寸金、核桃缠、花生缠、芝麻糖、杏干缠等杂样式的清真风味南糖。特点是形状各异,酥甜适口,老幼皆宜。 ·肉丸糊辣汤· 清真风味小吃。因成品中主料为牛肉丸子,其口感突出麻辣味,故名。以肥牛肉为主料剁成茸,加调料制成大如葡萄的肉丸,与各种辅料、调料入汤熬煮成。特点是香味醇厚,麻辣味突出。食时可佐饦饦馍,油泼辣子。 ·肉油饭· 清真风味小吃。以牛(羊)肉丁、米(大米或糯米),同特制的牛(羊)肉骨头汤混合熬煮而成的肉粥,成糊状。其口感香麻,色泽鲜明,健脾暖胃,老少皆宜。 ·柿面糊塌· 临潼县特产。将熟软火品柿子去掉皮、蒂,捣搅成糊状,加入面粉搅匀,摊入特制的铁手提内,入锅油炸。熟后颜色金黄,酥脆香味,既富营养,又有独特风味。 ·水盆羊肉· 清真风味小吃。以鲜肥羊肉、羊骨头为主料,加各种调料放入铁锅里煮制成。食时配以饦饦馍同食,佐以辣子酱、鲜蒜瓣、糖蒜,别有风味。食法一般为两种,一是馍掰碎,用滚沸的肉汤浇之;二是熟羊肉夹入饦饦馍里,边吃馍边喝汤。特点是汤鲜味醇、肉香扑鼻,暖胃益气。 ·酸汤水饺· 清真风味小吃。以煮熟的牛(羊)肉水饺,佐以香菜、醋、油泼辣子、酱油、芝麻、熟牛(羊)油等调料,用滚沸的饺子汤冲浇其上,使饺子融于汤中。特点是滋味鲜美,酸辣适口。 ·太后饼· 相传出自汉文帝时宫廷御厨。以精白面粉与猪板油为主料制成饼坯,抹蜂蜜水后烘烤制成。特点是外皮黄焦酥脆,内质层次细密,柔软可口,油香不腻。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