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八大碗的起源和形成,不能不提及西汉功臣、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公元前三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的韩信。
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汉王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在当时来讲,管理粮饷有着很大的困难。刘邦刚被封为汉王,他一方面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约法三章,部队不得扰民。另一方面又在暗在扩充兵力,备战与项羽的楚汉战争。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条件下,要管好军中粮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传,受命于军粮匮乏之际的韩信,让士兵们屯田垦荒,解决了汉王不断扩军的吃饭问题,不但管好了粮饷,还结合征战需要,挖掘出了提高军中伙食水平的八种标准菜式,由于过去的菜都是盛在大碗中的,所以也叫八大碗。韩信在管好粮饷的同时,也向刘邦提出过很多定国安邦之策,因得不到汉王的重用,从军中出走。萧何听说后,来不及报告刘邦便去追赶,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传说。韩信拜将后,八大碗流行于军中,也从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为了达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备战需要,据说当时汉王把军队人员分为三部分。一小部分戍边;一大部分屯兵黎坪修养生息,厉兵秣马、日夜操练;一部分由樊哙、周勃率领明修栈道,掩人耳目。三部分兵力循环调整,旨在提高兵力的整体素质。
作为当年屯兵之地的黎坪,人烟稀少,森林中动物成群。尤其是野猪横行,糟蹋粮食,攻击家畜。汉家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部队初到黎坪时,由于交通不便,军饷不足,韩信就鼓励士兵到山上捕杀野猪,这样既为民除害,又解决了军粮的不足。既然是休养生息,就要增强士兵的营养。听说到山上打野猪,士兵们劲头十足,几天下来,兵营外到处堆得都是野猪。如何烹制好野猪肉又成了当务之急。鉴于汉家军连年征战,不断迁徙,军队又不断扩编,炊具显得异常缺乏。现存最多的就是一些坛坛罐罐,只好用这些陶制的坛罐用来烹饪或盛装饭菜。韩信把伙头军们召集在一起,让大家想办法,比拼“厨艺”。多方的文化习俗,不同的饮食习惯,就在这里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因此,形成了以捕杀的野猪肉为主要食材,辅以从森里中采摘来的野味、当地土特产、菜蔬,以黎坪独有的饮食文化元素,以焖、炖、蒸、炸为主要烹饪形式的黎坪八大碗最早的雏形。每桌八人,围而坐之,上八大碗,每碗中的内容有八份,大家平均分享。这里没有等级,没有歧视,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汉家人文思想。从此,吃“八大碗”已成了汉军约定俗成的习惯。大战前夕吃八大碗,是为了鼓舞士气,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庆功会上的八大碗加上军中自酿的白酒,一要论功行赏,二是犒赏士卒。正是这汉家菜品的精髓,让汉家军保持了旺盛的体能;正是这没有等级、没有歧视、人人平等的汉家人文思想,让汉军成功暗渡陈仓后,所向披靡。勇猛善战的汉军让平民出身的刘邦建立了汉室王朝。刘邦登基后,采取的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凝聚了分崩离析的民心,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