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井河沿踩玉河溯河而上,从下往上,每一个地方的糍粑味道都不一样。最下边是沙岭子,这里的气候接近金井河,温度偏高,洋芋不太粘,糍粑难打拢,吃起来还有洋芋气味。到了老庙、中庙,洋芋糍粑就比较粘,且干稠一些,味道中还略有点甜。从谢家街往上的地方,糍粑的味道就是一种淡淡的香;陌生人第一次来这里吃糍粑,主人不介绍,你怎么也想不出来那油亮光滑、富有弹性的,如凝脂一样的东西就是洋芋做的糍粑。当你进入九间房街上下的秦岭高山洼地时,形容这里的洋芋糍粑就是“猪板油”了。
捶糍粑的过程即焦急又享受
九间房街一带靠近秦岭山脊,这里的洋芋蒸熟稍微凉一下,在石板上用木捶一压开,就是纤丝粘连;来回揉一两个来回就粘呼呼的。当抡起木捶三几个来回捶打时,就象砸在凝脂上那般舒适颊意。这里的洋芋做糍粑不仅好打、省力,还特别好吃。捶好的糍粑,铲子上沾水堆在一起,双手一托,柔若无骨,丰则有余,一团白嫩的、有劲道的凝脂就装进盆子里啦!放在砧板上,用刀使劲一切,整坨、整块的,柔而不散,很有劲道。放在调料锅里烫热时,香气直往鼻孔里钻,很是诱人,胃口不开也得开了。
洋芋是怎么用来做糍粑的呢?说起来还有一个挺象那么回事的传说故事呢!
九间房街这地方山高气温低,虽然平地不少,但不长麦子、不长稻谷,连包谷有时候都成熟不了,老百姓主要是靠洋芋为生。大家吃的蒸洋芋、煮洋芋、洋芋丝丝洋芋片,一日三餐洋芋过来、洋芋过去的,真是“洋芋当主粮”了。这里原来住有几户富人,经常吃的白米、白面,逢年过节时,还把蒸熟的糯米放在石头上用木捶砸成糍粑,吃不完的糯米糍粑用来炸年糕。众多的百姓很少能吃上大米,糯米糍粑和糯米年糕就更不敢奢望了。在大家看来把糯米放在石窝里捶,免不了浪费还收拾不干净,是糟蹋粮食丧天德的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