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黄桂稠酒这个东西,胖子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此物口感甚佳,又是胖子第一次学喝酒时下肚的东西,恨的是,它当年险些要了胖子的小命。
胖子少年时,家里亲戚集资开了个稠酒厂,在离长安县不远的地方租厂房、雇工人,又把西安退隐的一个酿稠酒的名家礼聘出来,倒是雄心勃勃的准备大干一场,第一批酒出厂前,在亲戚中间折腾的声势浩大,胖子的老爹也被邀请去帮忙鉴定酒的品质。那时爹妈离婚,胖子又正是追鸡撵兔、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七八岁年纪,自然不放心把胖子一个人扔在家里,那胖子正寻摸着家里那把龙泉藏在哪呢,于是只好向学校请了三天假,带着胖子同去。
酒厂里没人顾得上搭理我,搅米的搅米,拌曲的拌曲,装缸的人细细拍米,过酒的人持大缸向下倒水,胖子安分不下来,就想抽空使个坏什么的,老爹只好把我拜托给酿酒的老师傅,姓徐的老人,六、七十岁年纪,极其矍铄、健谈,对付起个把胖子来如探囊取物一般。看胖子闷得发慌,开始就题发挥给胖子讲稠酒的历史。说这个东西啊,往上走是商代,往下走是唐代,现在人说稠酒起源是醪醴,咱要细讲,醪和醴,酿一宿就成的叫酤,也叫醴,味甜。现在喝的醪糟就和醴相似,不同的是原料,今之醪糟用黏稻(糯米),古代则不一定。《汉书》里头说:“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公不耆(嗜)酒,元王每设酒,常为穆生设醴。”这就是因为醴没劲儿,适合不好饮酒的人喝。“醪”字在古代是指较为醇厚的酒。史记里头还写过,说是有个叫袁盎出使吴国被软禁,随同去的副官是守盎校尉司马,用他的装资买了二石醇醪,那时候天冷,当兵的都又冷又饿,结果都喝醉了,司马半夜把袁盎带着出走,给他说:你赶紧跑,吴王定下明个要杀你咧!都能喝醉,说明醪的酒力确实不小。(此段后来在《史记·袁盎列传》里面找到了,估计是用灌酒法越狱的最早记录)。又说,古代的酒,人家还分酎、醲,这都是酒精含量越来越重的。正说的入港,徐老头口干,说你给咱提一壶稠酒去,胖子听得过瘾,屁颠屁颠的跑到稠酒缸边,站在台阶上用提子打了一壶酒,还到楼上他们住的地方提了个泥炭炉子来,加意巴结。徐老头喝一碗,讲一段,回头看看胖子站那眨巴眼睛听得入神,就问“你咋不豁(喝)?”“俄(我)爸不让喝酒”“么斯么斯(没事),咱这稠酒,活血、润肺、止渴、健胃,nia(人家)李白,杨贵妃都豁(喝)过,味道甜甜儿地,碎娃豁着也颤或(小孩喝着也舒服)”胖子还是老实,请示尊父大人,家严一摆手,说“诺”。才把平生第一碗酒灌了下去,绵甜微酸,倒也没有想象中白酒的辛辣气。徐老头看胖子喝的豪气,刚刚又一力奉承,老怀大慰,一时性发,站起来敲着碗边用秦腔唱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