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旬阳北部秦岭山系南羊山麓的公馆、青铜沟一带,分布着2000余处古汞矿洞遗址,其中有900余处经陕西省地址一队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做过详细地质勘测。据地质资料表明,这一矿区是一处长达百余里的特大型汞锑矿床,称“公馆回龙汞锑矿田”,是我国四大汞矿基地之一(另三处为贵州万山、务川木油厂及青海穆黑沟),其汞的保有储量居全国之首,亚洲第一,荣膺“中国汞都”之称。传此地为秦王炼丹之地,当地留有寡妇清庙,后人称娘娘庙。
巴巫蛮道尊巴寡妇清为“朱辰丹师”。《史记•货殖列传》:“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曹。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相传巴寡妇清世代居于旬阳水银山丹穴的穷山僻乡,却因经营丹砂而致富成名。丹砂即朱砂,优质品为最名贵的辰砂,是一种汞矿物,能升炼水银。巴巫蛮道尊巴寡妇清是因为朱、辰砂被先秦巫师及后世蛮道作为重要药物和名贵颜料;汞升炼水银又是仙道流派炼丹的原料,东汉著名炼丹家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汞白为流珠。得火则飞,不见尘埃。”秦始皇之所以尊巴寡妇清为贵宾“客之”并为其“筑女怀清台”,不仅因其是“贞妇”,主要是依靠她的技术开采旬阳“丹穴”汞矿水银而灌输秦始皇陵,《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其陵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相机灌输。”就是将水银置入相互作用的机械中,让其循环往复,以表百川江河大海的水势流动状态,说明当时水银生产的规模巨大。而唯有旬阳水银山距秦陵路线最近,自公馆河下游小河街沿乾佑河入镇安、柞水,走库谷道(先秦所修,汉代废弃)入秦陵。从李斯《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用”亦可知秦廷因道远不开采四川、贵州的汞矿和蓝铜矿(因《续陕西通志》载与旬阳水银山比邻的汉滨区牛山“有铜矿”。1954年前苏联地质专家组在牛山进行钻探勘查,证明牛山是一处已被古代采掘贫化的辉铜矿床)。《太平御览》和《 太平寰宇记》均载:“朱砂水银出金州。”《陈承志说》:“金州、商州出一种砂,色微黄,作土气,陕西并入作药,长安研以代银朱,作漆器。”《大明一统志》:“金州水银山,在旬阳县东北一百四十里,南临蜀河,北连秦岭,有水银朱砂洞三处。”《古矿录》:“兴安州旬阳县东北有水银朱砂。”《敕修陕西通志》:“兴安贡丹砂。”《读史方舆纪要》:“兴安旬阳水银山,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山有洞,产朱砂水银。”水银易挥发而其蒸气有剧毒,秦始皇陵大量放置水银是防止陪葬的奇珍异宝被盗。水银是古代最佳的金汞剂,先民用其熔解黄金,与金州又盛产黄金配套成龙,《读史脞说》:“汉水月川鲤鱼山下金头岭,秦汉淘金场。”据《安康文化概览》载:旬阳水银山位于秦岭南坡东段羊山下,沿公馆河延伸,绵亘百余里的范围内,留存着大量古代采矿炼汞遗迹,仅公馆一处,地质工作者清理古代采矿留下的老洞就达714个,老洞深有数百米者可容纳千人,而且大洞套小洞,小洞旁支洞,工程浩大;并在老洞发现古人遗留锈蚀严重的斧、锤、凿、钯等铜铁工具,还发现汉代遗留一罐水银重量为15.6公斤。著名地质学家张伯声教授考察诸多老洞后说:古人采掘之法,以火攻石泼之以水,令其热胀冷缩,然后掘进,像这样最大的一条老洞,以百人掘之,最少也得千年始能完成。公馆汞矿老洞按汉代遗留一罐水银为停采时间,其始采时间应该在西周,与《山海经•西山经》“洵水出焉,其中多丹粟”(即“丹砂”或水银粘沙金)的记载吻合;保守地说始采时间在战国,也与《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始皇时“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吻合。所以,著名地质学家戴安周先生考证研究认为:“从旬阳汞矿所处地理位置和古矿洞的开采时间推断,旬阳汞矿的始采时间与秦始皇修陵的时间基本吻合。”而今,沉睡两千多年的水银山已被后人重视,古汞矿洞群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局安排启动了考古调查工作,古老的丹穴后世有志贱行文化强国战略,追忆“名显天下”的秦代水银工艺师巴寡妇清,保护和利用古汞洞遗址群,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在奏历史新辉煌!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