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无梁殿背山面水,是典型的风水选址的结果,在风水术中,塔、阁、殿等的设置能弥补地形的缺陷,使城市、村镇所在的气、势都能得到改善而使一方之人化凶为吉。笔者推断平利无梁殿的修建是出于对自然灾害的抗争。《兴安州志》中关于平利地区的自然灾害记载如下:
“永乐八年(1411年)大水。十四年(1417年)大水渰没州城,公私庐舍无存。
成化八年(1473年),汉水涨溢渰没城郭居民。十二年(1477年),饥,疫。
正德二年(1508年),丁卯大水。四年(1510年)五年(1511年)并饥。
嘉靖二年癸未(1524年),大水。七年戊子(1529年),大饥。十一年壬辰(1533年),大水。十三年(1535年)二十三年(1545年)三十一年(1553年)并饥。四十一年(1563年),蝗。四十四年(1564年),旱。
隆庆二年戊辰(1569年),大旱。三年己巳(1570年),饥,地大震,覆垣屋。四年(1571年),大水,饥。五年辛未(1572年),蝗,多疫。
万历元年癸酉(1573年),旱,蝗。五年丁丑(1578年),蝗。六年戊寅(1579年),夏涝秋旱。七年己卯春(1580年),多雨,饥。十一年癸未夏(1584年),四月,(猛)雨数日,汉水涨溢,水高城(阵)丈余,全城渰没,溺毙五千余人,阖门全溺无救者无算。二十一年癸巳(1594年),大饥,毙者满道路。三十八年(1611年)庚戌十二月晦雷电大雨昼晦。四十一年(1614年)癸巳夏四月,雹如鸡卵。四十二年(1615年)甲寅二月,地一日再震,饥。四十三年(1616年),饥。四十五年丁巳(1618年),夏旱秋涝,大饥。
天启间连岁饥。(1621-1627年)
崇祯元年(1628年),大饥。七年(1635年),大饥,毙尸遍野,郡守金公之纯掘堑于南门外,掩埋毙尸一日而满,再掘一堑亦满,名曰万人坑。其余散毙者无算。八年九年至十七年(1636、1637-1645年),连岁大饥,群寇满山,杀人如刈草。”
整个明代平利地区灾害频繁,其中比较严重的几次是永乐十四年,成化八年,万历十一年的洪水,淹没了整个金州城。隆庆三年和万历四十二年的地震,以及万历三十八年、万历四十一年的天气灾害也是令古代人畏惧和震动的。而面对这样的灾害,古代人类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利用风水、求诸神佛这样的超自然力量。在地震之后修建寺庙,镇住风水,保一方平安是很现实的一种做法。
无梁殿的修建技术成熟于明清两代,但具体的时间,现在也很难判断,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流行,以至于影响到平利地区,现在也没有直接的资料可以利用。作者查阅无梁殿的相关文献,总结如下: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建于洪武十四年(1382年)。
北京皇史宬建于明代嘉靖十三年(1535年)。
永济万固寺无梁殿建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
山西太原永祚寺建于万历二十五年(1598年)。
峨眉山万年寺修建于万历二十八年(1601年)。
空华山隆昌寺无梁殿建于万历三十三年(1606年)。
五台山万通寺无量殿建于万历三十四年(1607年)。
苏州开元寺无梁殿建于万历四十六年(1619年)。
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到,无梁殿大规模修建,集中于明代万历年间,也就是说此时无梁殿的建筑手段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建筑风格已经深入人心,开始在中国各地流行。而平利无梁殿的建造也不应该脱离这个时间段,或者应该在此区间稍后。结合上述两个方面的资料来判断,平利无梁殿的建造,应该在明代万历年间后期。
三、无梁殿的文化意义
季羡林先生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 和谐文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三)个人内心思想、感情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而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可以推而广之,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关系[13]。平利无梁殿在很多细节上都契合了中国的和谐文化。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平利无梁殿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古人相信天和人是可以和谐统一的,在古人意识里,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放大的人体,而一个人体也就是一个缩小的宇宙,如果能够将人体和宇宙和谐统一在一起,就成为神人。如果天地万物都处于各自和谐的位置,那就天下大治。建筑作为人们日常作息接触到的最多的事物,也是非常为古人所看重的。“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故宅者,人之本……上之军国,次及州郡县邑,下之村坊署栅乃至山居,但人所处皆其例焉[14]”。风水术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古人天人合一理念在建筑上的一种体现。这座无梁殿依山临水,是典型的风水术选址的结果,也可以说,这座无梁殿正是在中国“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指导下建成的。而这座建筑的建成,相信也让当时的人心理上有了某种慰藉,认为会改变某些不和谐的东西,使本地区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无梁殿也散发着中国和谐文化的气息。首先,无梁殿本身就是中国建筑文化与伊斯兰建筑文化和印度建筑文化融合的结果。无梁殿的建筑技术起源较早,但真正应用于庙宇这类的地面建筑是从元代开始,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元代中国的疆域达到最大,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无梁殿正是中国建筑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及印度、欧洲文化碰撞的智慧结晶。
中国最出名的几处无梁殿都是佛教建筑,无梁殿大都是由一些僧侣设计建造的。从碑文来看,这座无梁殿也是寺庙无疑。其次,平利无梁殿凝聚了中国的各种传统文化,并且这些文化和谐相处,没有丝毫冲突。无梁殿本是一座佛教建筑,可是无梁殿的碑文开篇就称“神”,这样的称呼更符合道教和世俗对宗教的习惯称呼,而且与这座无梁殿相关的神话人物“王母娘娘”和“鲁班”都是道教神柢,与佛教无关。整个碑文中记载的是宗族的财产分配事宜,本是对立冲突的宗教和俗世在这里和谐融洽地联系在一起了。池田大作和威尔逊对于古代的这种和谐状况做过这样的论述:“过去曾存在过的共同体,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那样温馨而亲密。维护这种共同体的纽带,是人们共同的宗教信仰。特别是那种以家族和血缘为基础的共同体。它们在信仰上有共同的宗教观念,在经济活动方面也是以具有共同宗教信仰的家族为单位的。……一切人都非常需要感情的满足和人际关系的温馨……地域共同体通常是支撑这种感情需要的实体。”关于个人的和谐,信仰是一种很重要的因素,而无梁殿就是信仰和膜拜的场所。当代学者认为,信仰宗教和注重精神价值观,是促使精神世界得以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地方的惯例和神话等,都被包含在宗教性的思维方式中。宗教能使群体中潜在的恐怖和苦恼得到缓解,并提供驾驭激情和紧张的高明手段。”无梁殿作为接受膜拜的神灵,成为苦难人类的精神支柱,使处于苦难中的人们有了能够继续在尘世中生存下去的信念。无梁殿可以说是统治阶级的精神枷锁,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中国社会稳定和谐的一个因素,没有了宗教的信仰,人类恐怕会崩溃。
总之,平利无梁殿修建于明朝,并应用了一种古老的传统建筑技术,这种建筑特色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审美观念,也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精神。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