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峰山又名宝鸡山、陈仓山,位于炎帝故里宝鸡市南郊,秦岭山脉北麓,石鼓公园正南7公里处。主峰海拔2014米,因其三峰并峙,形似鸡冠、巍峨高耸、直插云端,故名。鸡峰山三十六景,集古、奇、雄、秀、险、幽为一体,自古就有【小华山、秀黄山】的美称,【鸡峰插云】的壮观美景是古长安八景之一。宝鸡地名得名于她【神鸡鸣瑞,天下吉祥】的故事。鸡峰山------光明之山,吉祥之山,通灵之山。
鸡峰山风景区作为宝鸡天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区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已于2005年5月首期建成对外开放,是西北、西南旅游黄金线路上的著名景区 ,2010年10月通过国家3A级景区验收。鸡峰山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姜炎文化、宝鸡文化、农业文明内涵,游客文化认同度高的文化趋势;具有秦岭中央公园、地理分界线、动植物资源丰富的自然生态优势。具有市委市政府列为文化旅游产业【四大品牌,五大工程】重点扶持建设的政策优势。旅游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据《宝鸡县志》记载:“鸡峰插云,县境峰岳之奇,唯鸡山为最;天柱矗立,玉笋排空;西连吴岳,东接太 华;云绕峰腰,触石时呈五色,鸡栖山顶,惊人只在一 鸣。”又载:“三峰如削,徙巅者必援铁索而上,有石鸡大如羊。”《明一统志》云:“山有三峰并峙,为一邑之 冠”。鸡峰山奇景甚多,历来有“三十六景”之说。其中著名的景点有:
棒槌石 站在石炕(这是上山的要道,为一天然石台阶,形如农家炕,两头置有石枕,故名“石炕”)向东望去,群峰中一峰顶上屹立一高约15米,直径5米的圆柱石,很象农家妇女捶洗衣裳用的棒槌,起名“棒槌石”。棒槌石直插峰顶,周围松青竹翠。清晨日出,霞光从峰隙松间穿过,色彩迷离,景象万千。
米汤池 是高码头上一个天池,位置在山顶稍偏西,池方约80公分,池中常年有水。人们上山到此,正好口渴难耐,喝上池中几口水,真比米汤还香甜。
土地岭 在池湾西斜上方,是一个高耸的山岭。岭上有一石块砌成的土地神庙,庙后石台上有一千年古松,高十四、五米,树皮鳞裂,枝叶苍翠。
豁口 是登鸡峰山,由北坡转向南坡的分界口。站在豁口,可以南眺秦岭山脉,群峰起伏,连绵不断;北俯瞰渭水之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乱石窖 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椅子形台地。坡根处乱石磊磊,石缝间灌木丛生,藤蔓遍布,似乎有些荒凉。但这里地处向阳,紫气东来,是建造仙山琼阁的好地方。据说,早在唐朝年间,这里就有庙院存在,后因山体崩塌,乱石滚下,庙院埋没。至今庙基遗址还隐约可见。传说,古戏《白蛇传》中的白娘子,早先是在这里修炼,再到商洛地区的丹凤县,最后才到四川峨眉山的金木院修炼成仙为白衣菩萨。当年此庙院的主神就是白衣菩萨。
鸡峰插云 这是经过豁口,站在南坡仰望鸡峰山的总体印象,巨大的山峰高插入云,气势磅礴,引人神往。
麦积缩影 主峰的最左侧,有一峰独秀,块块巨石相互垒叠,峰底宽阔 ,渐高渐窄,至顶呈尖状,如麦垛耸立,颇似天水麦积山的轮廓,故名。
玉笋排空 主峰中间部分,一柱一柱的岩石从峰顶垂下,突兀嶙峋,像一排排石笋冲向天空,苍松翠柏点缀其中,为主峰增添了万般秀色。
铜墙铁壁 主峰的右部,从底到顶,如刀削斧劈一般平整,真有壁立万仞的气势。
灵官神池 过了豁口,往东斜向下走不到100米,有一矿泉,就是灵官池。灵官池海拔1700米以上,山高水高,是鸡峰山生活用水之池,即使鸡峰山庙会,一天游人多达上千人,水也基本够用。原池小而浅,且有泄漏,经深扩并用混凝土处理后,现蓄水量更为充足。此水据说是灵官神之神水、圣水,透澈清凉。禁忌游人在池中洗手、洗脸及洗不洁之物,否则,池水当天立即干涸,几天也满不上来。
姑姑庵 沿灵官池再往东50米开外,路下边就是姑姑庵遗址。相传,古时有位凤翔刘姓姑娘,脱离尘缘,离家出走,在这里利用石窑搭庵,作为尼姑庵,苦苦修炼。若干年后,修成正果。为了纪念她,后人亲切地称这里为姑姑庵。
黑虎池 由姑姑庵继续东行,在刀劈石西斜上方的绝壁底端有一水池,就是黑虎池。绝壁自上而下有一不规则的裂缝,滴水沿裂缝注入池中。据说,此裂缝中住有一大蟒蛇,天热时,顺裂缝下来,在池中饮水。
剑劈石 挨着黑虎桥西边,矗立的巨石裂开一窄缝,象用剑劈似的,缝宽80公分,长约4米,高约5米,称剑劈石。这是过黑虎桥的必经之处。
黑虎桥 (亦叫“奈何桥”)向东刚走出剑劈石,就是黑虎桥。抬头看是千仞绝壁,往前走是悬崖沟壑,向下看是无底深涧。在此绝壁上有座用青冈木、漆木扎成的栈道小桥,长约10米。在绝壁上打有孔眼垂直安装着一排茶杯粗的龙头铁挑檐,与这些铁挑檐恰成一直线的绝壁中间,有一向外拐出的大树,根部象犁头,栈桥就架在这些铁挑檐和大犁头上。该桥是通往鸡峰山的必经之桥,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第一关。
将军石 过了黑虎桥,在石崖边上可看到黑虎桥下约500米处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块黑色怪石,高约15米,像是给鸡峰山把守南大门的威武将军。传说,当年唐僖宗李儇逃难到鸡峰山,在黑虎桥西边的山坡上,驻守着他的御林禁军,因做饭失火,把坡上茅草引燃,熊熊烈火把满山的石头烧成了黑的。包括将军石在内,山上的石头到现在还是黑的。
神仙洞与舍身崖 玉皇洞东边有一石洞,面积约18平方米,最里边是石炕,靠门口砌有锅灶,可容纳十多人吃住。
神鞭奇峰 在神仙洞口,向北望去,不远处有一拔地而起的石峰,三面凌空,风光无限,人称铁鞭石,亦叫霸王置鞭石。铁鞭石南边,有石阶可攀。攀上铁鞭石,顶部面积仅二、三平方米,凿有圆柱形石窝,石窝中插着一个百十斤重的黑虎铁鞭。
黑牛鼻孔 由铁鞭石向西折回再往上登攀,忽然石崖横空,山路中断,使人茫然,似乎无路。仔细看石崖右边却有一直上直下的竖洞,叫黑牛鼻孔。此洞,巨石重叠,上下相通,洞顶双峰相峙,洞壁陡峭如立,洞内有铁索可以抓攀,是登上峰顶的必经之洞,又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第二关。
阎王砭(蛇过道) 上了黑牛鼻孔,向西斜上方爬去,约在黑虎桥绝壁百十米以上的壁棱处,有一张开约60°角的“虎口”,“虎口”下唇略有下倾,这就是“阎王砭”,上鸡峰山可以从这里走近道。因“虎口”张开的高度有限,不能从里边走过,只能象蛇一样爬过,故又叫蛇过道。下边是悬崖绝壁,十分惊险。
幽径通天 钻出黑牛鼻孔,转向东南,有约百米长的斜坡大峡谷,沿此而上,犹如登天一般,向下望深不见底,向上望手可摸着天。惊险而刺激。
金鸡报晓 铸造于清道光二十九年,重达七、八十斤,置于南峰巅。是鸡峰山的标志和善男信女的崇拜之物。造型精巧,神态逼真。围绕“铁鸡”曾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故事。如在“铁鸡”脖子系一根红绳子,又解一根带回家系在自家鸡窝上,这样,鸡就会不生百病,连日下蛋不止。还有将鸡头扳向哪一方,哪一方就万事如意、五谷丰登。
飞来石 站在金鸡报晓景点四顾眺望有一巨石,上镌刻有汉隶“飞来石”三字。巨石高约4米,为不规则圆柱,四围约18米,此石四面天靠,与石底座也不是一体,人们传说是天外飞来之石。据推测,可能为陨石或为冰川活动搬移而来。
蘑菇石 相距飞来石约50米,有一巨石,高约5米,直径2米,状如蘑菇,与周围古树、丛草相映成趣。四周山坡滋生野生蘑菇。蘑菇石可称得上是蘑菇王。
神龟探海 位于蘑菇石约60米处,有一巨石,形似龟背,凌空而悬,下为茫茫云海。远远望去,似只巨龟浮游于海上。
回心石(鹰愁崖) 游完南峰,要上东峰,必经回心石。回心石巨石凌空,挡住上山的去路,上有铁索垂吊下来,抓住铁索,竭尽全力,便可登上“回心石”。
鹞子翻身与三清宫 爬上“回心石”,再迂回攀登,就到东峰峰顶--混元顶。在混元顶,有铁铸盘古氏、天皇氏、人皇氏、地皇氏神像。混元顶以北,有一惊险地方,名叫“鹞子翻身”,游人从此下去才能到达三清官。溜下鹞子翻身,紧抓铁索,面朝石崖,弯腰登腿,脚一步步下移,就安全下到三清官。这里有座铁庙,供奉着原始天尊、太上老君、灵宝道君的神位。
唐王石床 由三清宫向左拐,就是唐王睡觉的地方,有石床、石枕,石床北高南低,上有石崖突出,日不晒,雨不淋,10多平方米大,旁有四季常青的乔松和铁姜木林,南风、北风都能从此处吹过,实为安逸休闲的好地方。
唐王棋盘 南天门前有一飞岩,三面悬空,上有一石刻棋盘,大如乒乓球台面,楚河汉界分明,棋盘上放置着已失落不全的棋子,传说这是唐王下棋的地方。
除了上面所说的景点外,还有雷神峰、双联石塔、蟠龙石、西峰(又叫药王山)、南峰(又叫拜香台)、东峰(又叫混元顶)、东西石堡子。东堡子的山峰分别为望子峰、排岔峰、铧尖峰等;神池除了灵官神池外,还有雷神池(在雷峰峰顶)、观音神池、黑虎神池等。
鸡峰山是一座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峰。群峰叠翠,山、石、松互相衬托,和谐统一;高低错落,峻峭秀拔,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立体画卷。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登临鸡峰山,曾写下“鸡峰云霞古,龙宫殿宇幽”的优美诗句。我们如今站在雄伟的鸡峰山巅,亦会产生与当年苏轼同样的感受:富饶辽阔的西秦大地尽收眼底,渭河像一条金色的飘带向东方飞去。四周层峦迭嶂,团团流云飞雾,翻卷着,飘荡着,犹如大海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绿茸茸的群峰,宛若海上一座座碧玉翡翠般的小岛,一会儿被惊涛骇浪埋进云海,一会儿又被山风轻轻推出海面,神奇缥缈,引人遐思。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