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似火的骄阳抵挡不住心中的热情,我们一行到朝邑镇民主村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番田间地头的了解和走巷入户促膝长谈,谈到今后的发展大计,村干部把我们带到村西北的盐池洼。 站在村头的土坡上放眼北望,只见湖光镜天,水天一色,芦苇随风荡漾,爱情鸟黑翅长脚鹬自由翱翔。泛舟水上,一不小心会惊动了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成群的野鸭哗哗飞起……待到夕阳西下,金色的晚霞铺满湖面,落日熔金,水色霞光交相辉映……勾画出一幅幅无与伦比的自然美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灵动之气,无怪乎古人称之为通灵陂。
明正德十四年韩五泉撰写的《朝邑县志》载:“朝邑幅员不及二百里,东有碱滩,西有盐池洼,皆不可耕”;“苦泉在县西北四十五里,以饮羊不羶,南有同州刺史姜师度通灵陂灌溉田百余顷,今废”。据考,苦泉在同州朝邑县西北,即今天的双泉镇,其南有一片叫通灵陂的洼地,长期废置,盐碱遍地。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同州刺史姜师度组织人力依势对通灵陂进行修整和挖掘,修水渠引洛河水入通灵陂,蓄积水源,灌溉周边一百多顷田地,后来废弃了。至今,沿今长安屯、高八、平原、高澄、平罗、民主村至盐滩,还有一条排碱渠。
1933年续《陕西通志》载:“朝邑盐滩东西长十里,南北宽二三里不等,系古代一大盐沟,中隔黄河与山西潞村盐场遥遥相对”。盐池洼水面广阔,东西约10多公里,南北三公里左右,约有两万亩左右,其地势比周围村庄相对下陷15米左右,比周围垂直高差15米,海拔比黄河滩还低;盐池洼的形状如微弯的牛角,尖头向西,角根在北,水上的片片芦苇荡也是形状各异随风摆动,赋予盐池几分灵气。
盐池洼因产盐而驰名,并因所产之盐救民于水火而一度繁华。据《朝邑县后志》载:“明万历间,有以盐洼白於上者,处将征盐。令匝洼十八村看守,民甚苦之,邑人王河汀先生言於巡方获罢”,明确地记述了明朝万历年间,已有潮晒之盐形成,并将征收盐税,着令群众看守。清乾隆《钱志》载:“盐池洼产盐殊不多,且不时有。有以厘禁,妄敢采窭。人多采卤土汁,为之负贩百里以糊口”。1912年,朝邑县知事刘芹圃、士绅张复初,张子甲等在盐滩开厂制盐,他们雇用了几十名苦力,在盐滩挖了几十个四五尺深的土盐井,从井里挑上来的盐水倒进晒盐池,晒上三四天后就成了豌豆大的盐粒,盐厂的效益也比较好。1914年,河东盐署因潞盐(山西运城盐池的盐)有被朝盐侵销之危险,经潞商呈请,派缉私兵一营,驻瑶紫头(今民主村)禁止制盐。朝盐公司无法支持,遂停业。1932年,陕西省建设厅鉴于陕西产盐区域稀少,食盐多从外省运来,时有盐荒,朝盐质量又好,取消了盐池洼采盐禁令,设立了陕西盐务督销局朝邑官盐局,开办了富秦盐厂,在盐滩修建了四五十间房屋、几十个大晒池,雇用二百多名工人,大量开采,产盐供给八区专署(当时同州是陕西省八区专署所在地)所辖各县。陕南商洛一带人也争购朝盐,因商洛山区人多染瘿疾(俗称粗脖项),朝盐含碘丰富,食后能治愈此病,所以销路很好。1933年9月28日《新秦日报》载,“建设厅训练掘井队,在朝邑官盐场开凿自流井八眼,水量旺,味颇咸”,盐池洼也随之驰誉省内外。
抗日战争期间,海盐潞盐各产盐区沦陷,西北地区吃盐成了问题,陕西省政府协同陕西盐务局号召各界开发朝邑盐滩,各界人士都涉足盐滩,竞相办厂,盐池洼产盐业一时兴起,场商林立,热闹非凡。朝邑县政府把盐池洼划为特区,设立了直属保,在盐池洼的平罗、高城、瑶紫头(今民主村)等村庄修建了盐仓。省盐务局派来了常住盐池洼的收税机关,对所产盐进行官收、官运、官销,又组织一个运输大队,把盐运销西安、宝鸡、商洛、丹凤、白河等地,并扩及到西北、豫西、湖北等地,有效解决了抗战期间的盐荒问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西交通恢复,海盐潞盐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陕西盐务局取缔了专卖官收官销政策,撤走了工作人员和税警,盐厂缩或小规模或停业,日渐萧条,繁华一时的盐池洼逐渐冷落下来。解放后,盐池洼虽不再产盐,但当地农民在党和政府支持下,仍不断探索着盐滩的开发利用。1958年,这里曾大面积试种水稻,未获成功。七十年代,大荔县政府在这里修建了盐池洼排水工程。八十年代,当地群众开始在这里建鱼塘养鱼,开发盐滩,被冷落的盐池渐渐恢复了活力。
近年来,大荔县委、县政府很重视盐池洼的开发与保护,引导当地群众自觉地保持盐池洼生态,保护野生动物,目前正在争取朝邑湿地保护项目。如今的盐池风光迷人,珍禽众多,海鸥、白鹭、苍鹭、野鸭、水鸡、反嘴鹬等70多种飞禽在这里翱翔栖息,草鱼、甲鱼、黄鳝、泥鳅等在水中尽情游弋,时而可见成千上万野鸭满天起飞,时而可见芦苇丛里可爱的野鸭蛋、鸭宝宝……
盐池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这里的明天会更加美丽。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