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木镇三岔河口高有十余丈的悬崖峭壁上,保留着一座历史久远、久经沧桑的庙宇——岩屋寺。它所处地势险峻,风景秀丽,至今香火不断,已成为远近香客、游人朝拜和观光的好去处。 史料记载,岩屋寺始建于唐朝中期,受到历朝历代香客们的庇护得以幸存,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据老年人讲,该寺院曾经也住过尼姑,所以当地人也叫“岩屋庵”。文革时期“破四旧”,给“岩屋庵”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香客供奉的佛像、经书被洗劫一空,留下的只是几尊无头的石佛像和几块世人建寺修缮的碑,使得该寺院香火一度凋零。直到福建佛学院结业的道学法师出现,他先后筹资10万余元,翻新了寺院、修筑云梯、请进了“佛祖”像,才使得这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寺院破旧衰败的面貌得以改观,香火得以续延,寺院得以正名。 寺院的正南面,是鸟兽绝迹的悬崖峭壁;直至西面,方可见一条青石铺就石梯通往寺中。寺门上方用大理石雕刻成的“岩屋寺”几个大字,煞是醒目。推开厚重的铜扣大门,你会发现寺门分为两层,下层是通往大殿的主干道,而上层则是雕梁画栋,飞檐翘脊的寺庙,悬崖临空,突兀奇石。走在悬空的木板通道上,往往会使人产生心虚的感觉。细看你会发现,原来大殿是由后面斜插的岩石做支撑搭建而成的半洞式岩屋建筑,勾檐回梁,雕花精巧。殿前走廊,则是在石梁上横架木板为地面。木柱花栏上,红布绸带飘飘,古朴典雅而又颇具神韵。大雄宝殿就坐落在这岩屋的中央,驾临在这的三尊镏金大佛笑口常开,广迎来往的天下客。不少香客正在这里擎香跪拜,祈求佛祖的保佑。再看那旁边偏殿与禅房,则是风格迥异,古朴大方。沿着水泥铺就的网梯一路登攀,你会发现在寺院左面峭壁上,分布着大大小小好几个山洞,洞口仅容一人爬行。进去后才发现里面足有一间屋那么大,由天然加人工凿成。听导游讲那是民国时期老百姓用来躲土匪的,老百姓堵上洞口,用自制的土枪与土匪们周旋和对抗…… 抬望眼,只见山映衬水,水倒映着山,一幢寺庙镶嵌在山中间。望着流水潺潺,闻着香烟袅袅,听着梵音徐来,一时间仿佛身入画中, 使我们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游兴之余,赋诗一首,以表心迹: 三河涌泉汇处游,岩屋庵上两情幽。 涓涓溪水翻碧浪,隐隐涛声映鼓楼。 翠竹挺立风摆叶,铁树遒劲神点头。 与君常伴黄昏后,带得斜阳复此游。 后记:风雨变幻,斗转星移。虽然如今的寺院在道学法师的手中已修缮一新,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价值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开发。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