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盘龙观九曲十八弯,一湾清水,勾出山的轮廓,山如龙如凤,如龟如象,栩栩如生。山似人,美人长睡,沐浴日月之光,尽享天地灵气。紫阳的奇山秀水孕育出灿烂的道教文化,留下神奇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
奇山秀水
尖山横亘在北部,分东西两翼,西山壮如牛,向南狂奔十余里,故西山就叫牛头山了。牛头山下有一坝,多香椿而得名红椿坝。东山秀美象一女神,中部的公路如一条玉带系在山腰上,拦腰隔断,露出两个山垭,一东一西,象尖山的两只脚伸向小河边。西边的山垭便是盘龙观。观上天生半亩平地,丛杉拥抱独立于平台之上,三面虚空,万丈悬崖。一条羊肠小道挂在山脊上,蜿蜒曲折。居高临下,鸟瞰盘龙诸峰,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但见山谷云雾缭绕,紫气弥漫,山岳羞涩地隐在云雾中,凸出若明若暗的轮廓和曲线,盘龙观披上神秘的面纱。
美丽的小石河滋润盘龙观,雕塑、点缀盘龙观的风景。它顺流东下,在牛头山下浇灌一土旁“燕窝田”。清澈的河水映照出“牛头”和“乌龟”,原来牛头山对岸有一山对崎,形似龟,伸出头来望牛兴叹。龟颈是一个垭,鹤成群结队在乌**上的密林中栖息,绿水映鹤,如诗如画,天生一个“映鹤垭”。
河水由西北折向东南,划半个圈,转弯处积成乌潭,潭边长满紫竹,南山向山湾飞奔而来,在河边嗄然而止,伸出一条贫瘠的梁。一山凸起九个包,宛若一头雄狮昂首坐地;一山如巨龙饮水;一山如凤凰展翅;一山如龟蛇锁大江;一山比一山高,更比一山奇。山梁是一条龙,五条巨龙盘旋而卧,张牙舞爪……。河水西折,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曲曲折折,敞开一条弯弯曲曲的路,路的轨迹是盘龙九曲十八弯。
峡谷幽深,松涛澎湃。青青河边草中央点缀几朵山花,淡黄的花蕊,散发浓浓的清香,这是大自然织成的一床绵被。走进峡谷,河水清洌而秀美,峡谷幽深而空旷,身临其境,无不清闲自在。垂杆钓鱼,席地而坐,飞象走马,野餐冷饮,举杯抒杯,感悟人生,顺其自然,必尽其兴致。知音相伴,琴箫合奏,好一个人生的笑傲江湖曲。触景生情,猛然间,谷底一鹤冲天,鸟惊起而百鸟争鸣。抬头望苍天,盘龙观横空出世。半山腰古藤倒悬,鹰击长空。良久,雄鹰飞上盘龙观之巅,站在道观平台的杉树上,志在蓝天,鹰在追梦或是感怀?
奇了?造物主造就美丽的大自然,造就盘龙观秀美山川,孕育出灿烂的道文化。
盘龙道观
盘龙道观距紫阳仙人洞、紫阳真人宫二十余公里,地处红椿集镇东南角。《紫阳县志》记载: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浙江临海人张伯端,字平叔,号紫阳真人,他主张道教、禅宗、儒教“三教合一”,在紫阳仙人洞修炼期间,创立了道教南派,成为道教南派(紫阳派)的开山鼻祖。张平叔云游四海,建立道观,弘扬道教,先后建立擂鼓台玄天观、京山岭龙泉观、太子坡回龙观和红椿坝盘龙观。盘龙观便由此诞生了。
白云道人奉师命逆水行舟,选择仙踪灵气的地方修建道观,行止瓦房店正欲掉头向南,却见西方一河飞流直下,两岸楮树掩映,河水清澈见底,别有一番情趣,遂命船家继续向西。打探知情者,才知道这楮树叫构树,构皮是造纸的好原料。白云道人大喜,信口开河,将这河命名为“楮河”(今为渚河)。绕过一座座巍巍大山,河流拐弯向南。白云道人弃舟登岸,信步漫游。只见周围五条山梁形态各异,象堆放在沙盘上的“五岳”名山,又象五只巨龙张牙舞爪向他奔来。山曲曲盘恒,悬崖峭壁,古藤倒悬,怪石林立,古木参天,白云道人被眼前的奇、险、秀、美景观惊呆了……。他将西行漫游所见如实禀报师父,紫阳真人欣然同意设立道观,封白云道人为道长,在渚河流域建立盘龙观。
道观建在盘龙山顶峰,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道观落成,紫气东来,吉日开观,道教便在这山野之地传播。白云道长在盘龙观附近采集中草药给山民治病,药到病除,分文不取,盘龙观名声远扬。每年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前来烧香叩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山民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太上老君的呵护。
白云道长用自然法则教化山民。老百姓独尊天命,遇到天旱,则颗粒无收。白云道长教化百姓兴水治旱,开渠修堰,从盘龙观东边引纪家沟之水,浇灌西边营教坝之地,留下“三十五里倒流堰”的景观。白兔山有一泉,终年不涸,四周皆洼地。他带领徒弟一夜之间竟扩修为池塘,当人们发现原来只装几挑水的泉眼,一夜之间变为碧波荡漾的池塘,以为天赐,便把这口池塘叫做“天池”。又从江南带来蚕种,劝民农桑。蚕儿吐丝,千丝万缕,织成绵被,山民们无不感激白云道长带来的“神虫”。
一片净土,一方清静。白云道长及徒儿们在盘龙观修身养性,潜心研读《道德经》及《悟真篇》。或舞枪挥剑,习武健身;或攀崖爬山,采集中药,积德行善;或开渠修堰,造福一方。点点滴滴,修德修善,言传身教,苦苦修炼一辈子,方能使自身的修炼达到至高至尊的精神境界,以教化万民恪守道规,养成良好的德性品行。修炼者自然成为一代圣贤,在神话世界里便得以修道成仙。杨梅飘香的季节,白云道长在梅子垭搭起了炼丹炉,用道教精神烧丹练药……
盘龙观不知毁于何年何月,现已无法考证,只留下千古遗撼,也留下道文化的遗韵轶事。
神奇故事
故事神奇而美丽,玄乎而离奇,但它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
月明星稀,万籁俱寂。白云道长吟诵师父所赐《悟真篇》,好象悟出道文化的博大精深,时而赞叹不已。忽见一妙龄女子立于道台,道长挥之不去,便问她是何人?女子含羞掩面,轻言细语:“道长在我右膝之上建道观修行数年,常饮琼桨玉液,为何明知故问?”白云道长大惊。月光下,盘龙山的轮廓犹如一幅屈膝仰卧的美人图。回望那女子眉目清秀,有沉鱼落雁之美,好象天女下凡。白云道长恍然大悟,慌忙下拜:“不知仙姑驾到,有失远迎。敢问仙姑此来,有何见教?”女子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地说:“道长慈悲,救救小女子!”原来那女子是尊女神,在山上修炼多年。不久前,数家山民连遭水灾,便在小石河对面建一火神庙,侍奉香火,祈求平安,谁知那火神享受人间烟火反而起了邪念,逼女神为妻,如不服从就降灾于山民,不得已来向道长求救。听完叙述,白云道长勃然大怒:小小火神,竟敢不守道规!便取出一令牌,念了几句真言,喊一声“起”,令牌化作巨石象流星一般飞向火神,压在山梁上。从此,火神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东边的山梁上却多了一块“令牌石”。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盘龙观丹炉喷出火苗……妙龄女子飘然而至,提一壶美酒?欲与道长同醉。她谢过道长救命之恩,便立于道台院落,赏月感怀,吟诵道家诗《金丹四百字》:“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轮镜。天地交真液,日月含真情。”吟毕便对白云道长说:“你我有缘,何不做一对神仙夫妻,生出小神仙来,弘扬道教。”白云道长犹如五雷轰顶,正言厉色道:“此言差矣!我乃名门正派,紫阳真人委我以道长之重任,管理一方道务,岂能为儿女私情而触犯清规戒律。你做我朝夕相伴的神仙妹妹吧!”妙龄女子大为不快,倩影消失在夜幕之中。
白云道长自走出尘缘出家以来,云游四海,潜心研读道学,采天地日月之灵气,烧丹炼药,以求长生之术。但遇见那女子之后,觉得心烦意乱,六神无主,丹炉前时而晃动着美人美酒的影子。一日,杨梅飘香,白云道长采药归来,举目望南山,好一个世外桃源。群山环抱中竟有一盆地,方圆十几里,满山杨梅,果实累累。梅子垭真是个炼丹的好地方!于是,他把观中事务交给徒弟,自己在梅子垭山顶搭建草庐,砌炉炼丹,静心修炼。白云道长用三味真火刚点燃丹炉,天上出现一道彩虹,西山一老翁跨鹤而来,停在半空。白云道长慌忙跪拜。老翁在空中发话:徒儿,酒、色、气、财乃凡间之物,不可贪图。你凡心未尽,不修其德,岂能炼丹,本教炼丹之术以人为丹炉,炉火纯青,百炼成丹,所谓清静无为而无不为,实为顺乎自然……言毕,老翁化作彩云飘走了。白云道长大彻大悟,原来人是丹炉,炼丹是炼人本身。炼丹之术在乎心境,在乎意境,并非在乎山水也!
白云道长仙逝,南派弟子遵照他的遗嘱,将草庐和遗体一同火化,于梅子垭山顶建纪念塔。至今山顶上石砌的座椅还在,据说是当年白云道长羽化成仙的地方。白云道长坟前横一架观音崖,晨雾中一白衣女子隐约可见。山顶却长出六棵红豆树,人道是仙女尘缘未了而对道长的痴情与相思。
盘龙观是道教文化的故事,道教文化思想精华沉淀在盘龙观的道台上。当年道观的平台一木独秀,顶天立地,博击风雨。山河沉浸于梦幻中无言无语,似乎在追忆。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