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圣寺 《兴安州志·祠祀志》载:“天圣寺,在西津渡之南,创于宋时。至明洪武十七年重修。成化中又修。明末毁于寇,惟钟楼仅存。中有古柏二株,盖不记年也,明末、国初,枯而复生。顺治十六年,七营游击屈复泰重建。前为山门,后为天王殿,最后为大雄殿;东偏为伽蓝殿,西偏为地藏殿,最后为藏经楼,中贮大藏经一部。极北汉江之滨为弥勒殿,规模颇壮丽可观。” 按古源法师《安康佛教简史(初稿)》:天圣寺开创于唐朝,肇兴于北宋,开山祖师系唐代皎然三藏法师。《兴安州志·艺文志》录有金州刺史姚合《金州送僧皎然》诗:“出家侍母前,至孝自通禅。伏日江头别,秋风樯下眠。鸟声猿更促,石色树相连。此路多如此,师行更与缘。”同时期亦有无可法师《金州别姚合》:“日日西亭上,春留到夏残。言之离别易,勉以道途难。山出一千里,西行三百滩。松间楼里月,秋入武陵看。”古源法师的《简史》有诗为证,与《寺祀志》言其创于宋有出入。要么便是《艺文志》所录、古源法师所引有关天圣寺的“唐诗”,并非此处之天圣寺,附会者多。因为《简史》亦有“初名华严寺,宋天圣年间重修,改今名”句。 古源法师(1921—1971),近代安康最有学问的僧人。俗姓边,名纯达,又名竞帆,安康西关人。七岁时不幸染俗称“胫骨风”的疾病,全身痉挛,举步艰难。一日,有天圣寺僧人来家化缘,言有偏方可医。边母王氏遂用一乘小轿将纯达送至天圣寺。不十日,纯达病愈归家,边母大悦,认定此乃佛命、天命所致。次日又将纯达送回天圣寺拜静齐法师收留,法名古源。 古源在寺拜佛、坐禅、诵经之余,法师又送其在西关小学上学。后又入住双溪寺,就近在兴安师范读书。民国二十八年(1939)古源随师兄古成、宝、廉、训、鼎及师弟金、醒一行在西安兴善寺受戒而成为职业僧人。在西安期间,古源虔修四谛,结缘法范,游历关中多处寺院,曾任海藏寺主持。与“陕西省西洋义赈会”会长康寄遥居士、《新秦日报》社长俞嗣如居士交谊甚深,并应邀为《新秦日报》副刊《画林》专栏撰稿人;小楷《法华经》更是书法精品,承蒙宗教界知名居士,漫画和书法大家丰子恺题名印刷出版,在佛教界广为发行。 自西安回到天圣寺的古源,专心佛教事业的同时,还与社会贤达和虔诚居士交流佛学、哲学、古诗文。1953年,安康成立佛教协会,古源任副会长兼秘书长。1958年,在西安兴善寺参加西北五省区宗教学习班被划为右派而被迫还俗,安排在安康县图书馆。1962年古源尊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嘱,撰写完成《安康佛教简史(初稿)》。1964年调安康地区社会主义公学。“文革”以“牛鬼蛇神”遣送回家。1971年病故。1979年平反。葬天柱山白云寺法师塔。 天圣寺至宋,妙觉三藏宏象不仅大修佛寺,还与其徒十数人在此讲法,致天圣寺宗风殊胜;至元,松明和尚继承法席,对日益发展的僧众队伍进行了认真的整顿。因其戒德精严,从而又使天圣寺名扬整个陕西南部和湖北的西北部。闻于朝,颁《大藏经》全部,开期传戒,僧侣流布四方。更使得天圣寺的禅学名震四方。至“文革”前,寺存经版中尚有元至元四年(1338)《妙法莲花经》全部,雕工精细,书法工整。明清时期流行陕西南部各佛寺的经典,多源于此。 明成化十九年(1483)寺铸大钟一座,上载职官姓氏。弘治年间进士,陕西佥事李昆有《与姚少参游天圣寺和邃庵韵》诗云:“江寺同来听午钟,不堪踪迹又西东。鼓颦声咽黄梅雨,匙箸香生绿岛风。南伐近闻三捷至,谏书新喜九衢通。独师古道追难起,日课残篇未是功。” 明末,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诸大寇,虔刘黔首,如刈草菅,天圣寺亦毁于其时。清顺治十六年(1659)重修。康熙二十七年(1688)重修藏经楼,邑中贤达董扑园清理完成《大藏经》刻版。达寿老和尚继任法席,整顿寺宇,开单接众,捐资兴学,培养僧才。经多年辛苦,使佛寺略复旧观。 天圣寺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分为中、东、西三路,均为园林式建筑。中路为佛寺的主体,从北向南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以及塔院。东路以庭院式建筑为主,包括方丈院、客堂、寮房、伽蓝殿、竹林院等院落。西路建筑是几座自成体系的殿堂组合,有地藏殿、写经室、清静斋、放生池等院落。 天圣寺还有三处下院,分别为:汉水之滨的弥勒殿;后山脚下的眼光殿;岩头渡南的慈云阁,阁奉毗卢佛造像。相传汉水北的花园沟,曾是天圣寺的花园。至上世纪的六十年中期,寺院尚有基地十亩,僧房二十间,住僧三人,居士一人。存有大雄宝殿和藏经楼,收藏有元、明三藏经版千余块。新中国建立后的“安康县佛教协会”亦设于此间;主持古鼎法师由政府选送至“中国佛学院”学习,后主持西安草堂寺。 佛教文化对中国封建文人的影响源远流长,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唐代有王维,北宋有苏东坡,南宋有范成大,明有徐霞客、钱谦益、唐泰,清代有曹雪芹、吴承恩等等。由于天圣寺有松竹清幽的良好环境,于是这里也成了当地的文人墨客,包括地方吏仕经常光顾的游览胜地。他们和当时不少知识分子喜欢谈佛论道一样,往往到此一游即乘兴留下题咏。除了前面已经说到的金州刺史姚合,陕西佥事李昆外,明温仁和留有《春游天圣寺》诗:“偶于西寺寄行踪,蹑蹬扳萝路几重。红日浴江蒙雾雨,晨钟礼佛听蛟龙。春容改岸花边柳,石榻经年苔伴葑。曾到老僧禅定处,北隅犹挂壁间筇。”清刘德新也有《游兴安州西寺口占》:“断续钟声郭外寻,背流环嶂结双林。南山雨歇岚光翠,西渡风轻草木深。覆地幽篁栖凤趾,参天古柏和龙吟。倚楼闲望江边棹,若个能知作揖心。”清柳晓明有《天圣寺题壁》:“爱访菩提境,欣借翠柏眠。洒涓倾花露,诗清泻润泉。生无世俗韵,老欲结僧缘。睡觉钟声晓,窗胜松子烟。” 综上可见,自唐而宋而明而清,天圣寺的高僧与地方上的骚客以诗文往还已蔚然成风。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