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郑家坡遗址 位于武功县武功镇以东0.5公里的漆水河东岸,为先周文化遗址。1980年发现,1981年宝鸡市考古队正式发掘。遗址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3000米,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小区,中间有一条呈东西走向的壕沟。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北区,时代约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晚期至二里岗下层,中期约在太王迁岐前后,晚期约在文王作丰之时。中、晚期遗存在两个小区内均有分布。发现先周时期的房基17座,灰坑15个,窖穴3个,陶窑2个,另有陶器、石器等遗物。 早期房基为半地穴式,门向北,门道为斜坡状,下端有台阶。门通道将房屋分作两室。陶窑为竖穴式,由窑室、窑箅、火膛组成。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以红褐陶为主,灰陶较少,磨光黑陶亦较少。陶器以手制为主,兼用模制,盛行粘接法。表面除素面和磨光以外,纹饰以粗疏散乱的绳纹为主,还有印纹、弦纹、附加堆纹和刻画符号。器形有鬲、盆、罐、瓮、尊、甑、箅等。另外还有骨笄、石铲、卜骨等遗物。 中期房基有长圆形、圆形半地穴式。房屋分前后两室,中有通道,前室大,后室小。窖穴为袋状,坑底经过加工。陶器仍以红褐陶为主,灰陶较早期增多。纹饰以绳纹为主,印纹种类增多,常见的有方格纹、乳钉纹、重棱纹、叶脉纹、“S”形纹等。附加堆纹继续使用;亦发现有刻画符号。器形有鬲、钵、深腹盆、簋、盂、盘等,还有石刀、锛、凿、纺轮、陶拍、骨镞、笄、铜镞和卜骨、陶人头像等遗物。 晚期房屋为浅地穴圆形。其中一处灶坑位于室的西北正中,有火膛、火眼、进火口和出烟口。室内有柱洞。室内活动面狭小,似为炊事专用的厨房。生产工具有陶纺轮、骨镞、石锛等。 郑家坡遗址的早、中、晚三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文献记载周人早期活动在漆水下游一带,此遗址即在这个范围之内,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