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法门寺塔位于扶风县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汉时木塔四层,专置佛骨。明朝时木塔倒,塔底有井,深数丈,水银为池,池泛金船,船内藏佛骨,旁置唐肃宗赐金袈裟。明万历七年(1579)改木塔为砖塔。塔高实测为47米,八棱13层。第一层塔门朝南,上额石刻“真身宝塔”,东侧刻“浮屠耀日”,西刻“舍利飞霞”,北刻“美阳重镇”,棱面嵌“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每层有佛龛8个,计88个。每龛内置佛或菩萨铜像一至三尊,经卷数匣。龛顶修有出檐砖刻斗拱,斗拱下有方砖雕花,每棱间刻有二龙戏珠、狮子麒麟、双凤朝阳等浮雕。龛口护铁丝网。1981年因连阴雨致使地基不均匀下沉,砖塔西半边开裂滑塌。法门寺旧址占地百亩,现存6亩,塔前原有佛殿6间,塔后正北为大雄宝殿,并有耳房两座,殿前两侧钟、鼓楼相望。1987年为修复砖塔,在清理塔基时于4月2日上午10时发现地宫后室的藻井石盖。进而挖开三道石门相隔的三室地宫一座,由十九级台阶通向第一道石门。地宫坐北朝南,整体形同隧道,长21.12米,宽4米,高1.5~1.79米不等,全用青石砌成,顶部呈八字形。分前、中、后三室,后室内有后龛。后室顶部有天井可直通塔中心,天井用石盖加封,石盖下部雕有天龙衔环,用银丝缠绕,一缕孔鎏金银丝覆莲瓣作装饰。前室石门外通向地面的台阶用方形地砖铺砌。地宫前、中室分别置放一尊佛指舍利塔与汉白玉宝帐,后室置放奉养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后室的后龛中置四重铁函。舍利塔、宝帐、宝函中分别置一枚佛指骨。法门寺塔基座按“八卦”定方位。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