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宝鸡境内的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海拔3767米,跨太白、眉县和周至三县,在东经107°19'~107°58'和北纬33°49'之间,山体近东西走向。高山区保留着第四纪冰川地貌。山地气候垂直分带明显,相应的植被、土壤和动物分带也很明显,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1956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区境几经更改调整,目前保护区位于海拔1500米以上,约55平方公里的范围。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设在眉县营头,隶属陕西省林业局直接领导。 一、完整的第四纪冰川地貌 太白山在海拔3000米以上为石质高山区,比较清晰完整地遗留着第四纪冰川地貌。其顶峰拔仙台是当时冰川活动的中心,各种冰川地貌多分布在顶峰周围,有冰斗、角峰、槽谷、冰蚀湖、终碛堤等。另外,古冰缘地貌与现代冰缘地貌也十分发育。 大太白海(俗称大爷海)和二太白海(俗称二爷海)是太白山上保存完整的两个典型冰斗。大太白海冰斗位于拔仙台的西北侧,东、南、西三面崖壁环绕,开口向北,冰流溢出在开口处形成一背向开口倾斜的冰坎,下与冰川槽谷相连,冰川消退后,冰斗底部集水成湖。大太白海呈椭园形,海拔3550米,湖面6818.8平方米,水深17米,湖水清澈碧绿,常年冰冷刺骨,湖底是粒径0.2~2.0米之间的浅灰色块砾。二太白海冰斗位于拔仙台西南,斗口朝南,海拔3610米,湖面4700.8平方米,水深约10米,是我国内地最高的高山湖泊。 大太白海槽谷和二太白海槽谷是两条古冰川槽谷。大太白海槽谷向西北方向延伸,长1100多米,末端海拔3080米,槽谷宽110~193米,谷地遍布块砾。二太白海槽谷向南延伸,略有弯曲,长2610米,宽150~300米,末端为三清池,海拔约3000米。槽谷的纵剖面是阶梯状,在两个冰阶上有冰蚀湖——三太白海(俗称三爷海)和玉皇池。三太白海海拔3485米,原来湖面70000平方米以上,现大部分被冰碛和冰缘堆积充填,水面仅有原来一半。玉皇池海拔3350米,水面约90000平方米,湖前有一残存之终碛堤。末端为冰碛湖——三清池,现又被各类沉积物填满,而终碛堤上的水池为后人开挖。 拔仙台角峰及周围的刃脊,因遭受冻融作用的强烈破坏而残留至今,为一不规则的三角形台锥,是一座在冰期尚未发育成形的角峰。 从拔仙台顶面东北到文公庙梁,西经西跑马梁到鳌山,杂乱地散布着广阔浩翰的石海。文公庙梁和拔仙台周围,由大块砾石组成的石河极其普遍。西跑马梁上还分布着由冻融分选作用形成的石环和石多边形,南北两坡上部还残留一些块石堆和垂直陡立的石柱、石塔和石桌等。 二、典型的垂直气候带 太白山的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据测定,北面山坡年平均递减率为0.44℃/100m,大于或等于10℃积温的递减率为1.48℃/100m,年平均最大降水高度为2300米。以热量为基础,参照降水、植被等特点,太白山北坡由下而上可划分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带、温带季风气候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带和高山亚寒带。 1.暖温带季风气候带:位于海拔1300米以下,属太白山北坡气候垂直带谱的基带,年平均气温约12℃,年平均降水量620~700毫米,60%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中,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约4100℃,无霜期约210天。气候带具有干、湿、冷、暖四季分明,暖湿与干冷分别同季的特点。 2.温带季风气候带:在1300~2300米之间的地带,年平均气温约11℃,年平均降水量650~800毫米,七、八、九三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65%,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约3200~3500℃,无霜期为150~190天。气候带具有温和湿润、夏短冬长的特点。 3.寒温带季风气候带:位于海拔2300~335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6℃,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000毫米,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小于1600℃,无霜期只有140天左右。气候带具有全年无夏,春秋季短,冬季漫长,气候冷湿,多雨多雾的特点。 4.高山亚寒带:位于海拔3350米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在700~800毫米,生长期约100天。气候带具有秋冬季长,天气多变,风大辐射强,日温差变化大的特点。 太白山南坡的气候带与北坡相似,只是分界线略有上移。 三、植被垂直带谱分明 太白山位于中国—日本和中国—喜马拉雅两大植物区系的分界线上,北坡以华北植物区系成份为主,南坡多含华中植物区系成份,高山地带显示出唐古拉植物区系特征。已知种子植物有1550余种,苔藓植物302种,还有大量的蕨类、地衣和菌类植物。太白山的植被受气候垂直分布的制约,就北坡而言,从下向上分为三个带区。 1.落叶阔叶林带:此带位于海拔2600米以下,又分为5个亚带: (1)栓皮栎林亚带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地带,栓皮栎多构成次生纯林。 (2)锐齿栎林亚带分布在海拔1500~1800米之间地带,锐齿栎、油松占优势,檀子栎也常见。 (3)辽东栎林亚带 分布在海拔1800~2200米之间地带,辽东栎、华山松占优势,多与山杨、千金榆、刺榛、红桦、少脉椴、巴山冷杉、铁杉、刺杜等混交。 (4)红桦林亚带 分布在海拔2200~2400米之间地带,红桦多构成纯林,也混有少量华山松、牛皮桦、梾木等。 (5)牛皮桦林亚带 分布在海拔2400~2600米之间地带,牛皮桦多构成纯林,也混有少量的巴山冷杉、陕甘花楸等。 2.针叶林带:位于海拔2600~3350米之间地带,又分为两个亚带: (1)冷杉林亚带 分布在海拔2600~3000米之间地带,冷杉、云杉为优势种,也有牛皮桦、太白红杉侵入。 (2)太白红杉林亚带 分布在海拔3000~3400米之间地带,太白红杉构成纯林,其上界是太白山森林分布的上限。 3.灌丛、草甸带:分布在海拔3350米以上地区。灌丛建群种有密枝杜鹃、杯腺柳等,高山草甸建群种有蒿草、秦岭龙胆、早熟禾等。 四、野生动物的垂直分布 秦岭是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区系的过渡和交汇地,北坡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南坡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太白山有野生鸟兽270余种,其中鸟类230多种,兽类约40种,昆虫已定名的500多种。太白山北坡从下向上分五个带区,基本与气候带、植被带吻合。 1.生活在暖温带的动物。最常见的鸟类有鸭、鹭、鸥、栗苇、隼、竹鸣、三趾鹑、、鹬、沙雉、滨鹬、斑鸠、楼燕、燕、鹨、鹡鸰、鹎、伯劳、椋鸟、鸦、鸫等。大型兽有狼、猪獾,小型兽有草兔、赤狐、黄鼬、长尾仓鼠、黑线姬鼠、家鼠。两栖动物有北方狭口蛙、黑斑蛙、中华大蟾蜍等。 2.生活在温带的动物。常见的鸟类有杜鹃、鸮、夜鹰、莺、山雀、鹀、太阳鸟、雉类和鸠鸽类。兽类有野猪、黑熊、狍、刺猬、岩松鼠、毛尾鼹等。爬行、两栖类有北方草蜥、乌稍蛇、隆肛蛙、日本林蛙和中国林蛙等。 3.生活在寒温带的动物。鸟类有血雉、红肋蓝尾鸲、金色林鸲、白鸰凤眉、酒红朱雀、红翅旋壁雀等。兽类有林麝、青羊、豹、鬣羚、羚牛、中国鼢鼠等。 4.生活在高山亚寒带的动物。鸟类有鹪鹩、赤胸灰雀、戴菊、白顶溪鸲鸟等。兽类有藏鼠兔、黄鼬。 秦岭特有的大熊猫、金丝猴等,常出没于太白山南坡。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素称是我国大自然的“博物馆”,珍稀动、植物的宝库。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