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秦始皇陵】 位于临潼县东5公里的骊山北麓,系秦始皇嬴政的陵墓。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可见这座陵墓规模非常宏大,异常雄伟。陵墓呈覆斗形,原占地25万平方米,高115米;现占地12万平方米,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1974~1978年勘探,陵园有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25.4米;外城周长6264米。在东侧1500米处发现3个兵马俑坑,坑内从葬大量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各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0年在陵西约500米处,发现多处胥墓坑,每坑2~4人,大都屈肢埋葬。秦始皇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保护地。 【霸陵】 在东郊白鹿塬上,系汉文帝刘恒之墓。陵南依凤凰山,北临灞水。墓前原有宋、元以后石碑43通,其中有清陕西巡抚毕沅题立的“汉文帝霸陵”石碑。西汉帝陵12座,10座皆在渭北咸阳塬上,惟文帝陵居南面白鹿塬畔。霸陵为第一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陵】 在雁塔区三兆村南、浐两河之间的鸿固塬上,是汉宣帝刘询的陵墓。因陵墓所在地为秦代设置的杜县,故名杜陵。汉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在鸿固塬上营建陵墓,遂改杜县为杜陵县。墓形如覆斗,通高29米,平面呈方形,底部每边长430米,顶部每边长175米。其南侧有清代祭祀碑石10余方,多因风雨剥蚀,字迹漫漶不清,只有清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题立“汉宣帝杜陵”一碑尚清晰。陵园四面正中各辟一门,门址宽约85米。1983年,对北、东两门进行了发掘,对西门、南门也实施了试掘和钻探。唐李白有“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诗句,即咏此陵。杜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上皇陵】 在阎良区振兴乡境内,为汉高祖刘邦之父刘瑞与刘邦之母刘媪的合葬墓,亦称万年陵。墓呈覆斗状,底部平面为方形,各边长68米,封土高17米。顶部有一坑,深2.5~3米,疑是陵墓被盗掘后墓室塌落所致。陵墓每面正中各有1条墓道通向墓室,墓道平面呈梯形。陵南有清代毕沅撰书的石碑。在陵北200米处,有一片建筑遗址,其东西长100米,南北宽50米,其内出土有西汉初期的云纹、四叶纹瓦当和汉初沿用的秦代葵纹瓦当。 【薄太后陵】 在灞桥区狄寨乡浐、灞两河之间的白鹿塬上,系汉高祖刘邦之妃、文帝刘恒之母的陵墓。薄太后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逝世,葬于文帝霸陵之南,时称“南陵”,唐代称“薄陵”,后名“薄姬冢”,俗称“簸箕冢”。墓呈覆斗状,全部夯筑,封土高29.5米,周长560米。墓前有清陕西巡抚毕沅所立“西汉薄太后陵”石碑。该陵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窦皇后陵】 系汉文帝刘恒之妻窦皇后之陵。在灞桥区霸陵乡任家坡村西,西北距霸陵1900米,亦称南园。陵园有围墙,现存西、南墙部分残垣。封土为覆斗形,高19.5米,顶部东西长30米,南北35米;底部东西长137米,南北143米。陵园内发现大量建筑遗存,出土有西汉筒瓦、板瓦和云纹瓦当。园东从葬坑内出土陶罐、彩绘陶罐及马、牛、羊等动物骨骼。陵西1000米处有任家坡从葬坑。该陵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森冢】 在新城区韩森寨。冢高34米,周长230米。隋唐以后,一直讹为秦庄襄王陵,经考证,当是汉宣帝刘询父亲之墓。该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平墓】 在户县石井乡曹家堡西北。俗称“陈丞相墓”。墓呈覆斗形,南北长30米,东西宽25米,高17米。墓前原有清陕西巡抚毕沅撰立“汉曲逆侯陈平墓”石碑一通,现迁入曹家堡学校内保存。该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文姬墓】 位于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系东汉末才女蔡琰之墓。蔡琰于汉末战乱中被匈奴掠去,居北地12年。后被曹操赎回,再嫁董祀,并承父志撰《续后汉书》。其作品主要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墓冢现高4米,周长25米。该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晟墓】 位于高陵县白象村渭水桥北端偏东处。唐末朱泚作乱,唐将李晟自定州驰援,大军驻扎东渭桥畔,经几番激战,收复京城长安,迎回唐德宗李适。李晟因功被封为西平郡王兼中书令,死后葬于当时驻军之地,即墓冢所在。墓为圆锥形夯土堆,高5米,径15米。由于渭水自唐迄今北移已达4公里许,故李晟墓现距渭水畔近25米,部分墓道已陷落水中。墓前原有石碑一通,系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字,俗称三绝碑。明代为防止碑身掉入水中,迁碑于冢西北约200米处,迄今完整。墓前还有明清时所修墓碑三通,另有明刻石狮一对。 【王九思墓】 在户县甘亭镇六老庵村王家坟内。王九思,明代进士,官居太史,博学多艺,著述颇丰,为明“前七子”和“十才子”之一。所修《户县志》为明“关中八志”之一。墓冢原占地9.07公顷,有古柏千株,并有石马、石羊、石虎置于道侧,惜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该墓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从吾墓】 在大学南路西段。冯系明代长安县人,万历进士,曾任御史和工部尚书等职,并为明后期关学的代表人物。墓园占地0.93公顷,“文化大革命”中被平毁,墓室被挖开。1979年建陕西省公路局职工医院时,在封土处留地0.32公顷,为绿化保护区。1987年基建时挖出石人、石马、华表等石雕,交由冯家村冯从吾后裔保存。 【李颙墓】 在周至县城八一村。李为周至人,清初著名理学家。墓冢原占地190平方米,周匝筑土墙,封土呈圆丘形,径3米,高3米。“文化大革命”中封土、石碑皆毁。1976年以后在原址划定800平方米作为保护范围。该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虎城陵园】 位于长安县韦曲镇南侧,背依名胜之地少陵塬。1950年2月7日,爱国将领杨虎城安葬于杜公祠旁的陵园内。陵园几经增修,形成规模。墓前有碑亭一通,正面镌刻叶剑英题写的“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九个大字。陵园高处为古殿堂,旁边建有“正气亭”,中间坪地自西向东并列“烈士杨拯中之墓”(杨虎城次子)、“烈士谢葆贞之墓”(杨虎城夫人与幼女拯贵合葬)和“革命先烈杨虎城将军之墓”。杨虎城墓径约30余米,碑楼高约5米,上雕人物、花卉、动物,高大宏伟。陵园东端有杨虎城秘书烈士宋绮云夫妇和小萝卜头宋振中之墓;西端为杨虎城副官阎继明和张醒民烈士之墓;南面建杨虎城将军纪念室,共展出80余张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