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古城遗址,其文化层内含可上溯到先秦以至新石器时代,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李台乡杜家坡村西,圪塔庙村以南,永安村以北。在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1公里的渭河北岸二级台地断崖上发现有大面积、多层次的古代遗址。遗址灰层堆积高达3米,在未扰乱的灰层中从上至下发现有红、黑细泥陶器、夹砂陶器,附加堆纹和绳纹灰陶器;上层有秦、汉云纹瓦当和瓦片。除灰层外还发现许多灰坑、窑址和长达15米的居住遗址,以及高4米,宽2米的窑穴遗址等。在杜家坡村西和圪塔庙村南分别发现南北长8米和28米的两处夯土。遗址内出土有大小不等的磨制石斧、陶碗、陶釜、陶罐、陶鬲、陶纺轮、骨锄、薄片小纽铜镜、铜戈等物器。在战国至西汉的8件陶釜、陶瓮上,发现有“市”、亭”两字印文。 据《史记·周本记》正义引《括地志》载:“古邰国,后稷所封地。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元和郡县图志》载:“故城,一名武功城,在县(指武功县,即今武功镇)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也”。《太平寰宇记》载:城一名武功城,在周为邰国。后稷所封之邑,汉为邰县也。在今县西南二十二里。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四武功县下注载:“城(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读曰邰,即后稷所封。秦孝公置县。汉初曹参攻是也。后亦曰县,属右扶风。后汉省。志云:武功旧治渭川南眉县境,后移治古城,今亦曰武功城。周建德三年始移武功县于今治(指武功镇)”。从出土文物和文献资料分析,邰()城汉时属右扶风(治所在今凤翔县南,为郡一级建置),并非属扶风县,而是属武功县,曾名武功城,为历史上武功县的第二个治所。历来县界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古邰城遗址应当在今杨陵区境内。由于与李台乡毗邻的扶风县法喜村周围亦发现秦汉文化遗迹,故推断秦汉邰城遗址当在今杨陵区李台乡西部和扶风县揉谷乡东南部之间。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