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定四年(1164)始修土城,周长4里59步,高2丈5尺,池深2(丈。有4门: 东为迎旴门,西为梁奕门,南为澽浡门,北为拱震门。明崇祯三 年(1630)以砖砌原土城墙,上下各3尺。十三年(1640)邑人薛国观,上奏明廷,用砖砌筑成,费用由缙绅捐助。城周为6里65步,高3丈,底宽3丈3尺,面宽1丈6尺。城墙上有雉堞1308个,警铺32个。城门为砖拱门洞。上有砖木结构的城楼,高为1丈5尺。城门牌匾东门为“黄河东带”,西门为“梁奕西襟”,南为“溥彼韩城”,北为“龙门盛地”。城外有环城路,路外挖有城壕。城壕宽2丈,深1丈5尺。各城门口有石砌吊桥。城壕外围又筑有土墙,高约1丈,称城廓。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县政府下令拆除城墙。民国36年(1947),国民党县长赵玉琳,为了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强迫群众重新筑城。建国后,陆续拆除了全部城墙和4个城门洞。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