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景点门票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景点首页 | 西安景点 | 宝鸡景点 | 咸阳景点 | 铜川景点 | 渭南景点 | 延安景点 | 榆林景点 | 汉中景点 | 安康景点 | 商洛景点 | 杨凌景点
陕西旅游线路网试运营 陕西旅行社QQ群:182616561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陕西景点大全 > 韩城市景点 >正文

韩城市自然灾害概况(1)

2012-7-31 14:26:17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我要点评] (共有点评)

    韩城历史上自然灾害较多。根据上自周朝,下迄民国36年(1947)的资料记载,共发生各类自然灾害593次。其中旱灾占53.2%,水灾占14.5%,虫灾占13.3%,冻、震、风、雹灾占19%。解放后,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所变化,灾害给人民生活造成的威胁有所减轻。但据记载,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旱灾和水灾的发生率仍比较高,合计约占各类灾害的90%以上。其中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仍居自然灾害之首,约占80%左右;水灾次之,约占近10%;风、雹、冻、震、虫灾和干热风合计约占10%左右。
第一章 旱灾
    旱灾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危害最为严重。据已收集到的史料记载:自周幽王二年(前780)至民国36年(1947),本市共发生旱灾316年次。按1979年颁发的《陕西省受旱和严重受旱试行标准》分析,中旱占54.1%;大旱占32.6 %;特大干旱占13.3%。从灾害发生的季节看,夏季发生的旱灾最多,后果也最严重;其次为春夏连旱和春旱;再次为夏秋连旱、春夏秋连旱和秋旱。还有冬春连旱、冬旱、秋冬连旱和秋冬春连旱。
    解放后,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防旱抗旱措施的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干旱的威胁仍然相当严重。
    据记载,本市较大的旱灾情况如下:
    隋开皇六年(586)
    七月旱,米粟涌贵。
    隋开皇十四年(594)
    五月旱。七月大旱,人饥。
    唐永淳元年(682)
    春旱,日色如赭。
    唐开元元年(713)
    自上年秋至本年二月不雨,人多饥乏。
    唐开元二年(714)
    自上年秋至本年正月不雨,人多饥乏。
    唐开元十二年(724)
    韩城等6县九月旱。
    唐天宝十三年(754)
    水旱相继,大饥。
    唐宝应元年(762)
    旱蝗疾疫,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
    唐贞元十九年(803)
    正月至七月不雨。
    唐元和六年(811)
    六月,华、同州属韩城等10县旱。
    唐元和八年(813)
    夏,华、同州属韩城等10县旱。
    唐大和元年(827)
    夏,同州属韩城等6县旱。
    唐大和八年(834)
    夏,华、同州属韩城等10县旱。九月,同州属韩城等6县旱,虫伤损秋稼。
    唐大和九年(835)
    秋,华、同州属韩城等26县旱。
    后唐清泰元年(934)
    秋、冬旱,民多流亡,同、华州属韩城等10县尤甚。
    后唐清泰三年(936)
    七月丁亥,同、华州属韩城等10余县自夏不雨,京畿旱。
    宋太平兴国八年(983)
    同州之韩、郃、大、白等县饥。
    宋淳化元年(990)
    正月至四月不雨,凤翔府、京兆府、乾、同州所属韩城等25县旱。
    宋天圣五年(1027)
    同、华州属韩城等9县旱。
    宋天圣六年(1028)
    同、华州属韩城等9县旱。
    元元祐二年(1315)
    五月,奉元路韩城等26县饥。
    明洪武十七年(1384)
    九月乙卯旱,伤稼。
    明宣德三年(1428)
    韩城、郃阳等20县,自正月至五月不雨,豆、麦旱伤。
    明宣德九年(1434)
    五月至七月亢旱,田苗槁死,人民饥困。
    明万历十五年(1587)
    韩城、郃阳等9县大荒疫。先是连年亢旱,是年尤甚,米涌贵,斗值三千钱,人相食。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
    自上年六月以来不雨,三辅嗷嗷,民不聊生,草木既尽,剥及树皮,夜盗成群,兼以昼窃,道殣相望,村空无烟。
    明天启七年(1627)
    韩城等8县六月旱,斗米七钱,死亡遍野。
    明崇祯六年(1633)
    陕西旱,饿殍遍野。韩城四至八月不雨,麦秋无收,冬无雪。
    明崇祯十三年(1640)
    秋,全陕大旱饥。十月粟价腾涌,日贵一日,米斗三钱。至次年春十倍其值,绝粜罢市。木皮石面皆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道殣相望,十亡八九。韩城等9县夏旱。米斗值二两五钱,草木食尽,人相食。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旱。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
    大荒,人多饿死。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
    陕西旱,饥。韩城岁荒。
    清康熙六十年(1721)
    陕西旱。延及秦岭北韩城等数十县。
    清乾隆二年(1737)
    关中韩城等25县,秋禾被旱40余日。
    清乾隆十二年(1747)
    韩城等15县自正月至五月不雨,六月雨有三寸,百姓趁雨紧种,而后直至十二月未降雨。无收。穷口嗷嗷,三四日不得一饱。有生子不能乳活,弃之道路。有饥寒交迫,乞食无门,死为饿殍。
    清乾隆十三年(1748)
    陕西各属旱。关中韩城等27县,入秋缺雨,高亢之区早禾不无枯槁,晚禾渐见黄萎,约计收获不过二、三、四成。
    清乾隆十五年(1750)
    陕西夏大旱,民饥。韩城等6县,秋七月旱。
    清乾隆十七年(1752)
    韩城、郃阳等21县秋禾被旱成灾。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
    关中、陕北旱。韩城等4县夏雨愆期。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韩城等21县自七月至八月,未得透雨,俱受旱。
    清乾隆五十年(1785)
    韩城岁饥,里民皆仰给社仓。次年,无以偿,逃亡益甚。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
    陕西大旱。韩城、郃阳等4县秋大旱。次年,韩仍岁饥。
    清乾隆六十年(1795)
    韩城等6县秋大旱。
    清嘉庆五年(1800)
    陕西三月旱。韩城等5县,秋大旱。
    清嘉庆十年(1805)
    陕北、关中大旱成灾。长安等51厅、州、县秋禾被旱成灾。韩城等4县秋复大旱。次年三月粮价昂贵,斗粟银至一两五钱。
    清嘉庆十二年(1807)
    韩城等4县种麦后,历冬无雪,次年又无雨泽。
    清嘉庆十五年(1810)
    陕西秋大旱。韩城等33县因雨泽愆期,收成歉薄。
    清嘉庆十八年(1813)
    夏,韩城等33县雨泽稀少,秋收歉薄。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
    韩城岁荒。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
    秋,关中积月亢旱,谷价骤昂,民之告饥者过半。韩城等29县,夏秋被旱,冬季少雪,收成屡歉,人民无食,造成大量死亡。次年春、夏无雨,粮价陡涨。
    清光绪三年(1877)
    秦晋历冬经春及夏不雨,赤地千里。
    韩城先年因旱秋田薄收,麦未下种。饥民见物为食,因吃草木灰、山白土而死的人很多。碑文《荒岁歌》记:榆树皮,蔺根面,一斤还卖数十钱。大雁粪难下咽,无奈只得蒙眼餐。山白土称神面,人民吃死有万千。饥饿甚,实难言,头重足轻跌倒便为人所餐。别人餐还犹可,父子相餐甚不堪。人肉竟作牛肉卖,街市现有煮锅煎。至四年六月间,留人不足十之三。
    清光绪四年(1878)
    夏粮颗粒未收。冬天奇冷,冻饿致死的人很多,不少地方发生人吃人的惨事。灾后狼鼠为害惊人。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韩城秋田薄收。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小麦每亩只收二三斗,棉秋无收,麦未种上。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陕西夏大旱,灾区至56县之广,饥民至数十万之多,渭北30县为最。据记载,韩城饥民因无粮可食,以树皮、野菜充饥,吐泻黄水,约有10%人口死亡,粥场吃舍饭的人,死亡约计20%。芝川镇南门外,有“万人坑”,专门掩埋饿死的人。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麦无收,棉未种,至四月初才落雨。
    民国6年(1917)
    韩城等6县,春缺雨,旱象已成。
    民国17年(1928)
    因先年旱,麦未种好而歉收。夏、秋季,又大旱,秋田、小麦未能下种。
    民国18年(1929)
    旱地未收麦。农民下黄河滩挖苦苣、蔺根、小蓟和采集榆叶等充饥。
    民国19年(1930)
    陕西从17年起,三年不雨,六料歉收,渭河以北各县为最重。十室九空,饿殍遍野,为祸之惨,空前未有。
    韩城夏、秋仍旱,秋田大歉收,粮价陡涨。
    民国20年(1931)
    春雨稀少,狂风日作,二麦枯萎,棉未下种,农民无力交纳田赋,全县里长于2月密商“拔柜”,持续数月。
    民国21年(1932)
    小麦受旱,又遭晚霜。
    民国22年(1933)
    陕、青、晋等10省旱。被灾70余县,韩城灾情极重。
    民国26年(1937)
    去秋因旱多未下种,至本年4月,将近10月之久,仍未落雨,棉花亦不能下种。
    民国34年(1945)
    冻、旱、风、虫相继为害。尤以北固(今王峰地区)、澽源(今薛峰川一带)、盘惠(今西庄、盘龙一带)、龙泉(今夏阳乡境)、乔南(今苏东乡)等乡亢旱尤甚,已将麦苗犁去十之五、六。春,因旱风成灾,棉、谷未播。
    1955年
    入春以来,未落透雨,特别是4月以后落雨更少,旱象日趋严重。不仅夏田减产,更影响了棉花、早秋出苗生长。
    1957年
    嵬东、城关、龙门、薛峰等地受旱,受灾面积2.54万亩,减产58.7万公斤。
    1960年
    干旱、霜冻成灾,受灾面积25.7万亩,减产433.86万公斤。城乡普遍是“低标准,瓜菜代”;干部、群众中不少人患浮肿病。根据中央指示,实行“劳逸结合”。
    1961年
    3月下旬至4月中旬,干旱无雨,降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34毫米,土壤4~5厘米含水量减少到5%以下。龙门、板桥、王峰、嵬东、盘龙、昝村、芝阳、芝川等地区成灾面积达4.47万亩,减产粮食117.25万公斤,受灾人口7.12万人。
    1962年
    小麦受冻害,减产28.5%。夏收后旱灾,晚秋有2万亩枯死和烧芽。成灾面积16.43万亩,减产粮食450多万公斤。灾情严重的盘龙公社共70个村,秋收后有20个村无口粮可分;每人分粮在百斤以下者有30个村。
    1963年
    “秋分”至“立冬”遇旱,46%的秋庄稼因灾减产。粮食约减432万公斤,棉花约减54.2万公斤,油料约减2.24万公斤。
    1966年
    上年9月至本年3月,干旱持续180天。虽降雨22次,总量仅132.6毫米,比连续8年平均降雨量少40.2%。全县成灾面积32.41万亩,其中无收的1.65万亩。
    1967年
    自上年10月上旬到本年1月下旬,仅降雨12.9毫米,干旱长达107天。
    1973年
    自上年秋播后,连续160多天未落透雨,夏田作物遭受严重冬旱和春旱。8月上、中旬又出现高温伏旱,持续25天,使部分晚玉米晒花,豆类枯干,秋田减产。
    1974年
    上年10月上旬到本年2月上旬,仅降雨17.5毫米,出现长达120天的干旱。
    入伏以后,又发生干旱,旱原晚秋有1.5万亩无收成;其他作物亦程度不同减产。
    1977年
    上年12月上旬至本年4月下旬,仅降雨10.8毫米,出现长达136天的干 旱。全年降雨量仅399毫米,是1957年以来21年中降雨最少的一年。
    1978年
    持续干旱,受灾面积21万多亩。
    1979年
    上年10月以来的5个月中,本县累计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
    1980年
    上年9月下旬到本年3月中旬,出现为期178天的冬春持续干旱。其间仅降雨26.1毫米。全县夏田作物七成因旱枯死,成灾面积20余万亩,减产1444万公斤。
    1981年
    从3月24日到7月15日,113天无雨,严重影响早秋的生长和晚秋的播种。
    1982年
    上年冬10月上旬到是年3月中旬,仅降雨29.1毫米,出现长达162天的干旱。3月24日到7月15日,仅降雨89.3毫米,干旱又达113天。
    1983年
    上年冬至本年春,150天未落透雨,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少四至五成。
    1984年
    上年10月至本年春140多天未降透雨,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六至七成。
    1985年
    发生早春旱和伏旱。
    1987年
    冬春连旱,小麦生长期降水仅148.8毫米,比常年减少50%。全市夏田仅收5970万斤,比上年减产47.4%。
    1988年
    乔子玄乡因干旱、霜冻、干热风相继出现,致1490亩小麦受灾,452亩秋田减产。较严重的庙底等10个村,夏季口粮接不上秋粮。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编辑:秦人
韩城市旅游景点 更多
韩城市魏长城遗址 韩城市元代建筑博物馆 韩城禹门洞穴遗址 韩城吕祖坛
韩城澽水国家湿地公园 韩城古城墙 韩城五营庙
韩城九郎庙 韩城市圆觉寺 韩城市苏武庙
韩城市嵬山 韩城市香山 韩城市高祖山
韩城市牡丹山 韩城市西子峙山 韩城市大岭山
韩城狮山 韩城苏山 韩城市龙门山
陕西美食 更多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又嫩 当然有技巧 打假时间到 教你鉴别羊肉、红酒的真假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又嫩 当然有技巧
打假时间到 教你鉴别羊肉、红酒的真假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战灵活十指
这些被扔掉的部分才是精华 你吃对了么
可以吃下去的美貌酒杯 就是咔嚓脆
告诉你真正的“日本豆腐”长什么样子
“可可树”新派甜品落户西安
陕西特产 更多
延安老窖 蛋雕美丽中国––魅力陕西[图]
延安老窖
陕北老人头像
陕西八大怪泥塑
LED灯皮影系列
榆林特产拧条
榆林地毯、毛毯
榆林豆腐
陕西民俗 更多
榆林老菜的传奇[图] 榆林年夜饭美食:那道熟悉的年菜[图]
信天游“邂逅”交响乐 陕北民歌走出新路子
《陕北歌谣》黄土地上的爱情赞歌
绥德民间泥塑传出陕北味道
说“家风”
歌从黄河来 由曲黄土生
[头等大事]在陕北
振兴陕北民歌之我见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三秦游陕西文化旅游网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