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清代学者王宏撰称华山:“山无石不奇,不纯石不大奇,华山十里五千仞,一石也。”华山为中国著名道教圣地,道教修身宗旨是返朴归真,融于自然。为了达到这一境界,众道徒云集华山凿石开洞,使华山不仅独领天下石奇之风骚,而且增加了洞绝的丰采。据传华山有洞凡72个。又据《华岳志·续编》(手稿)列其洞名者78个。奇石则不可胜数。 西玄洞 在西峰绝壁,于北斗坪用望远镜可观其形。洞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四洞天,称“三元极真之天”。传洞中天地高大,日月星辰、风云草木与外无异。唯日月停轮,然光辉照耀,昼夜通明,四季如春,被称为“长春之境”。 朝元洞 在玉泉院西的华山河西岸,又名“全真观”。建于南宋淳熙三年(1276),系陇西贺元希所建。占地面积3亩。洞前建有上殿、配殿、三门。观的四周,竹木青翠。院内曾有银杏一株,古藤攀绕,为关中一景,枯死于“文革”年间。后殿原建筑年久失修,门毁殿塌,石洞在修建陇海铁路时被毁。 希夷睡洞 在玉泉院内山荪亭西。希夷为陈抟号,因陈抟一睡“累月不起”号称“睡仙”,故洞内塑陈抟睡像。 三官洞和好汉洞、玉皇洞 均在五里关内,关帝庙遗址西。三官洞为明万历年间凿。洞旁有清末升允书写的“人闻钟声”4个大字。 三官洞之上为好汉洞。洞仅容身,因地势险要,非英雄好汉莫能攀登而得名。好汉洞南侧,名“玉皇洞”,系明代开凿。 试凿穴 在五里关南希夷峡口。呈矩形石穴。传说是老君试凿处。其穴高居百尺崖上,浑然天成。原有鏁可攀登,今废。宋时陈抟安葬于此,传说游人攀此以睹遗容,有人乘机盗去陈抟趾骨,道人怒而断鏁,故今不得攀。 混元庵 在莎萝坪东侧的悬崖上,因祭祀混沌初分天地之神而得名,傍依高崖,悬空而构,曾有铁索可攀。今遗址尚存。 金仙洞 在大上方,又称“白云宫”,是唐玄宗妹金仙公主修行之处。现洞外壁上有石刻数行。《华麓名胜》载:“唐金仙公主修行之所,有看药棚、上竹园、下竹园、枣树、栗子林、花圃药畦在焉。” 大上方还有老爷洞、雷神洞、祖师洞、四方洞、八仙洞、丹阳洞、伯温洞等。 药王洞 在五里关上西崖下,供奉孙思邈神像的石洞。 毛女洞 位于毛女峰下,因毛女神话传说得名。据《神仙传》载:“毛女名玉姜,字正美,秦始皇宫人,秦将亡,负琴入华山。”另一传说是,秦始皇在骊山为自己造墓,选玉姜作殉葬品,玉姜与7个侍女一起逃出,其他6位留在了渭南(今渭南沋河谷里有“六姑泉”遗迹)。玉姜逃至华山食柏籽,饮泉水,体生绿毛,故称“毛女”。 汉刘向诗曰:“蜿变玉姜,与时遁逸,真人授方,餐松为食。因果获成,延命深吉,得意崖岫,寄欢琴瑟。”宋陈抟作《咏毛女》诗曰:“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粟叶作罗襦。有谁问著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传说唐太宗时,有陶太白者到华山采药,见过毛女,同毛女交谈过。蔡元长在西岳庙祭祀华山,听说毛女的奇闻以后,思得见。随从在炉后发现一奇异之物,告诉元长。当他看时,却原来是一妇人遍身绿毛,目光射人,行走如飞,后来蔡元长就命人给毛女塑了像,每年祭之。又传说毛女洞中常有悦耳琴声传出。 寥阳洞 在青柯坪东,取“寥廓江天,阳光普照”之意,又因洞内石纹斑点酷似梅花,故又名“梅花洞”。 雪花洞 在青柯坪南,因石纹斑点酷似雪花而得名,据邵友程著《西岳华山》载:寥阳洞和雪花洞凿在花岗岩体内,此处则属花岗岩的中心地带,长石斑大如拇指,称花岗斑岩,均匀分布在洞壁上的长石斑晶,由于切割面不同,以及晶面闪闪发光,就形成了状如梅花或雪花的石纹。 水帘洞 在华岳三峰半腰,可望而不可及。三峰之水从上飞流直下,在这里形成水帘而得名。又名“石仙洞”。传说其洞深300里,内有“瑶台玉室”,树则苏茅芳林,泉则石髓金精,夏秋雨后瀑千丈,气势雄伟。 媪神洞 又名“白云庵”。用以供奉三官(天、地、人)之神。由车箱谷复上,过黑虎岭,东北行四五十步即达此洞。今存古建筑群,称“群仙观”。观依山势而建,构筑玲珑精巧,被游人誉为仙山楼阁。 武帝问道处 北峰上的一孔石洞。洞前曾建有真武殿。上刻“武帝问道处”5字。传说北周武帝时道士焦道广隐居云台峰,身边常有三青鸟报知“未然之事”,武帝闻知便亲临问道。 三元洞 在上天梯之上。“三元”为道教语。汉代道教五斗米道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统称“三元”。清时依山势建有庙宇,今已不存。 金元洞 在日月崖下,距三元洞不远,为道士贺志真开凿,隋杨伯丑曾隐居此洞。后因供奉金天王少昊而得名。 迎阳洞 在细辛坪东南方,因面东迎阳故名。洞开凿于明万历元年(1573)至万历八年(1580)。洞前小楼依崖临壑,构筑别致。 南峰朝元洞 在南天门外长空栈道前段,面向正南。上额镌有“大朝元洞”4字,两旁有对联石刻:“三山供北,五气朝元。”洞为元代道士贺志真开凿。据《华岳志》载:“洞深四丈,广倍之,高又倍焉纯白如雪,贺老营此四十年。” 贺志真石室 在朝元洞下,即贺志真居住的石洞。过石室有一小平台,古松倒悬。此处险绝少有人至。 龙神洞 在避诏崖下。据明王履记述,时洞外有一小碑,碑中记有“道涣而气,气运而为精,精变而为神,神化而为灵”等语。清道光时此碑已失。 玉女石室 在玉女峰,传说是玉女所住的地方。 龙窟 在玉女石室西,传说神龙听箫史品箫之处。 莲花洞 在西峰翠云宫门外西侧,洞凿在一个馒头状的小山包上,石上覆盖一片巨型石叶,状如莲瓣,故名“莲花洞”。 醉溪石 在华山峪口,石上镌有“醉溪”字样。据《登山记》载:“谷有醉溪,发源玉泉……”醉溪石是原醉溪的遗址,陇海铁路南迁时被毁。 梯云石 在玉泉院东,高3.3米,阔2.66米,因凿石为级,故名“梯云石”,石上原建有金天宫,是道士居住的地方,后毁于山洪。 云根石 入华山峪0.5公里,登山路东侧,状如刀割锯截,上有清华阴人石磊园题刻“脱俗”二字,因“秋阴云而垂至此”得名。清李中孚有“旧日云根何在,应知石破天惊”的诗句。 鱼石 入峪约1公里,在溪涧中,10米见方。巨石西侧,镌刻“鱼石”两个大字。其下刻有鱼石来历:“光绪十年六月六日,山内蛟起,冲裂巨石至此,中见鱼形,首尾皆俱,其半不知所在,因异而识。”其旁还有“天然变化”4个大字。 回心石在青柯坪上约半公里许,今上千尺和下千尺两路之间,镌有“回心石”3字。旧时崖壁有“绝壁攀缫,自此始登,畏险折还”石刻,故曰“回心石”。今石上还镌有“英雄进步”、“当思父母”等激励和警告之语。神话传说中贺志真训徒回心的故事即源于此。 云头石 位于百尺峡顶,因形如云头,故名。石上题有“云头石”3个大字。 金龟戏玉蟾 大上方崖顶有二巨石,其形一如玉蟾,一似金龟,金龟紧追玉蟾不舍,形象逼真生动。游人于莎萝坪、青柯坪北望均可观赏此景。 二仙下棋 位于青柯坪西山巅。远观一石一树酷似两人对坐下棋,故名。 响水石 十八盘尽处,路径小溪两侧有大石依山而立,行人石下侧耳细听,闻滴水声自石而出,故称“响水石”。今在响水石旁建有响水桥。 白蛇着箭处 在白鹿龛附近。其西边崖缝里,镶嵌着一蛇首形白石。《聊斋·花姑子》中的神话爱情故事即发生于此。 混元石 在白蛇着箭处之上。为一巨石,上有题刻“莲屏松柱”,登山漫道至此而止,石级路由此而始。 寿星石 在青柯坪东南,因远望形似寿星而得名。 狮子滚绣球 在狮子岭上。有两大石,一形如狮,一形如球。 凤凰单展翅 在青柯坪西南的凤凰山上,其山嘴形如凤头,山尾形似凤尾,又似孔雀开屏,栩栩如生,故名“凤凰单展翅”。 桃石 由莎萝坪东望,观峰顶,有一巨石,其形宛若仙桃。 灵芝石 因巨石形似灵芝而得名。在莎萝坪北沟的山头上。 和合二仙 位于西峰水帘洞口上方。其岩壁隐约显示两个黄色人形图像,人称“和合二仙”。 上马石 在五云峰,有石岭如马脊。相传有一个疯癫道人,常往来于山头,一日天马降,道人就此石上马,腾空而去。故名。 月石 在仙掌峰上,呈乳黄色,形如轮月的石纹。《名山记》载:“仙掌上石月半轮光可鉴。” 斧劈石 在西峰翠云宫西北岭脊上,长30多米,浮置峰头,断而为三,酷似斧劈。南端一段,有石隙,入石隙仰视,可见自然形成之凹凸石窝,酷似人形印模,腹、乳、膝皆具。传说是三圣母被压和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 摘星石 位于西峰顶,条状,横置。谓伫立石上,高可摘星,故名。王来宾有《登摘星石》诗:“我来共上摘星石,奇石凌峰应上台。举手欲摇星斗近,云堆石下即蓬莱。”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