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遗址与仓圣祠 仓颉造字出于炎黄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左史,是古代创造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物。《帝王世纪》载有:“黄帝的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制文字。”《策海·六书》载有:“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授)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荀子·解蔽》又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史料证实文字始于仓颉,仓颉造字于洛水之阴,阳虚山下。 玄扈山,位于洛南西北眉底乡南境,北与阳虚山隔洛河对峙。史料记载在玄扈山阴石壁上刻有仓颉所造二十八字,传说秦国宰相李斯止识八字,即“上帝垂命,皇辟迭王”,其余二十字不识。由于此古迹遍载典籍,知名度很高,所以,凡过往洛境的达官贵人,文客显士,无不瞻仰圣迹,拓印字形,以示风雅。每逢官吏至此,当地群众要为其练木排、搭高梯,以供敬赏者攀登观看,不论农事忙闲均要赋物服役,因众民不堪其骚扰,故有人乘雷雨天纵火焚毁,从此字迹模糊难辨。清道光元年(1821),知县王森文从民间征得拓印真本,摹记勒石,树于阳虚山下许家庙村。碑高1.6米,宽0.65米,正面题额为“龟风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背面题额为“阳虚鸟迹”,下书二十八字。 洛南人为纪念仓颉这一文字初祖,于清光绪四年(1878)和光绪五年(1879)在县城东街建仓圣祠。祠内有正殿、享殿、大门,一院两进。整个建筑砖木结构,屋顶有花脊走兽,屋内雕梁画栋,气氛庄严肃穆。正殿奉“仓圣之神位”,陈绶题其额为“二肇造斯文”;享殿由陕甘督学许振伟题为“仓圣祠”。院内有自许家庙村移回的“仓颉授书处”原碑,并加盖碑楼树于左侧;右侧配设“敬惜字纸,功德无量”的醮炉,对称耸立,极为壮观。民国时期仓圣祠成为国民党县党部办公处,今为轻工业供销公司住地。一邑名胜,历尽沧桑,盛况难再。现殿宇虽基本保持完整,但大门已经倒塌,仓颉授书碑已移存县博物馆内。 保安的“仓颉授书处”和县城“仓圣祠”已由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