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观,在龙驹寨镇东30公里处的寺底铺花子沟。 进沟三里,左侧山阿有雕梁画栋乐楼一座(已圯),然距龙台观尚山重水复。羊肠九曲的绿谷尽头,始至观下。由于山高沟深无容纳看戏观众之场地,故不得不打破“戏楼对爷庙”之传统建筑格局。断壁题咏:“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是对沿途景致绝妙之写实。 [CHAAD] 据庙碑载,该观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为“刘铁脚大仙”主修,宣统二年(1910)、民国二十四年(1935)、二十七年(1938)三次修葺。道观分前后三进,前殿三间为关帝庙,面阔8.1米、进深4.5米,悬山屋顶,花格门窗。中间阁楼为“三皇阁”(供奉天皇、地皇、人皇)。面阔2.8米、进深2米,下为过厅。“三皇阁”东山墙嵌有卧碑一块。后殿三间,供奉老子。其殿面阔5米、进深3.1米。后殿有东西厢房,供游人休憩、留宿。古仆的花砖后门楼上,楷书“秀名山”四字。整体建筑,在拨地突兀而起的峰巅之上,三面绝壁,下为深绿山涧,犹如琼台玉宇。素有“脚一踏,摇三摇”之说。且终年飞云漫铺,峰峦浮海,诚如古诗所云:“谁信天地间,竟有山头海。”为一大奇观。晴空万里之日,登观后峰顶,于浮岚之上极目远望,东见少习(武关主峰),西见商山,水光山色,阡陌村舍,尽收眼底。山腰,用长石砌一“龙泉”,长年自龙嘴喷珠撒玉,冬暖夏凉,水质甘洌。该观道长谓:“常喝此水可清心明目,延年益寿。”故游人趋而饮之。 道观之西,有石桥石阶,通往黄龙洞口之祖师堂。相传,当年“铁脚大仙”云游此山,见一黄龙出入洞口因以得名,且称道观为龙台观。洞外接有明檐,设祖师神龛,布设香案,屋面阔4米、进深3米。神龛之侧直通溶洞深处。据道长言,早年有人携两篮漆腊游洞,一篮已完,而洞犹深,遂急返出。黄龙洞如怪石之宫,参差嶙峋,光怪陆离。步步有景,处处引人。洞壁洞顶,似壁画,若浮雕,其状如山水、云树、楼台亭榭、鸟兽虫鱼。导游之道长尤能说出诸多画题,诸如:二龙戏珠、百鸟朝风、天女散花、老君炼丹、鲤鱼跳龙门、松鼠吃葡萄……看到这些之后,诚勿浅尝辄止,须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见愈奇”。“黄龙洞”,洞中有洞,景中有景。有丘如楼、有水成溪,楼分东楼西楼、溪有南溪北溪。有怪石近丘者,若熊罴虎豹登山;有奇岩近水者,似马牛鹿象汲泉;有琵琶叮咚作响,乃洞中滴泉鸣奏;有轰雷自远而近,乃洞中瀑布吼焉;有光束道道,泛出赤、橙、黄、绿、青、兰、紫种种异彩,系自天井泻入洞内之丽日光华……置身洞中,能令人消除一切疲惫和烦恼。故使多少游人流连忘返,一游再游。 黄龙洞不仅因其美如画卷著称,且为民主革命做过贡献。在游击战争年代,龙台观道长李厚基曾冒生命危险,先后在洞中掩护过红军及游击队干部、战士。解放后,李道长历任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继续为革命事业尽力。1985年,他又捐出历年国家给他的生活补助费,修筑上山车路。1987年7月15日,公布该观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