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战国时期,魏国在境内设阳周邑,秦置阳周县,东汉废,历200余年。 故城遗址在今本县石家湾乡曹家坬一带。据实地考察,曹家坬村城墙梁山上现有故城遗址,虽经风雨剥蚀,而城墙遗迹犹存。在故城遗址周围,曾出土大量龙山文化早期的石器、陶器及秦汉时期陶器。 曹家坬村南5公里处为高柏山,是大理河与淮宁河(古称走马水)源头。今曹家坬村距安定镇45公里,与历代有关阳周县记载中的地理位置相符。 《水经注》载:“古阳周在走马水(今淮宁河)北,应在陕西延安府安定县北”“奢延水(今无定河)又东,走马水注之,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故城南桥山(秦二世赐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上陵畤,山有黄帝冢,故也)”。据考证,故城遗址在今石家湾乡曹家坬一带。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境内为上郡地)。上郡地处边陲,为提防少数民族南侵,分设各县,驻兵屯垦,阳周县即设于魏长城一线以北边沿,故城北依长城,南临走马水,西与高柏山相连,东有桥门(长城的豁口)锁钥,为土城。秦直道穿境而过,支道通往县治,烽火台隔山相望,既为城治要地又是军事关隘。建国以来,这一带出土有铜箭簇、铜车马饰及陶器瓦片,原貌现不复存在,城墙遗迹依稀可辨。1984年11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区域。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