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坝县柘梨园乡锅厂村柏树沟口有一奇崖险峰,沿河西崖下,遗留四十八个人工开凿的古栈遗孔。古时称为“四十八窟窿”或“二十四孔阁”。 在此偏南的崖壁上,原有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修栈道作记的摩崖刻石一方。因1971年柘梨园公社民工修筑江柘公路炸毁。据说该石刻完整的跌落河水之中,被沙石淹没。唐代孙樵在《兴元新路记》中对刻文作了记载,但孙樵对此记录颠倒了顺序。本来原文为右竖行共十行,可识别一百一十八字。而孙樵却从左向右记,不仅词不达意,而且少记了四十八字。笔者现将从汉中地区文管会陈显远先生那里得到的原拓片之拍照资料与孙樵《兴元新路记》该段的原文分别记录於下,供学者鉴别。 (一)孙樵《兴元新路记》:“……又行十五里至二十四孔阁。阁上崖甚奇,有石刻:褒中典阁主簿王颙,汉中郡道阁、县掾马甫,汉中郡北部都邮迥通,都匠中郎将王胡典知二县匠卫教绩,蒲池石佐张梓等二十,匠张羌教褒中石佐泉疆等百四十人,阁道教习常民学川……”。 (二)按原拓片照片,从右至左分行抄录: “征西府遣匠□□□□□□□□□ 等三人诣汉中郡受节□□□□□ 治余谷阁道教习常民学川□□□ 匠张羌教褒中石佐泉疆等百四十 匠卫绩教蒲池石佐张择等百二十人 都匠中郎将王胡字仲良典知二县 汉中郡北部督邮迥通字叔达 汉中郡道阁府掾马甫字叔郡 褒中典阁主簿周都字今业 □□典阁主簿王颙字休谐” 从以上两种录文可以看出唐代孙樵抄录的漏字错字甚多。而笔者所抄,除因石质缺损尚差十九字外,摩崖的语意已经贯通。全文分以下三层意思: 1.1~6行为序言,介绍这次修筑栈道所调劳力、技工和领导机构人员(民工)的数目等。译意是:征调西府(今凤翔)匠工张羌、卫绩、王胡作这次筑道的技术传授和领导。到达汉中后受汉中节度(官名)的命令修治“余(斜)谷阁道”,教习常民(即百姓)学川(穿)凿栈孔技术。其分工是:匠师张羌教褒中县石佐(即工头)泉疆等一百四十人;匠师卫绩教蒲池县石佐张择等一百二十人;由王胡主管二县施工称为“典知”,其职曰:“都匠中郎将”。 2.17~8行,为汉中郡主管邮驿(督邮)、交通(道阁)行政长官的名和字。系领导人的官衔。 3.9~10行低于顶格的一个字的两行署名是县级长官的名和字。因官小一级文章署名的格式低一个字。最后一行顶缺两个字,应是“蒲池”二字之损缺。虽蒲池县今佚其名,但析其内容应属今留坝、太白或眉县一带的县名。它与褒中县同级,故署名的级别亦与褒中县平等对称。 孙樵还少录错录多处。如第一行“征西府遗匠”,第二行“等三人诣汉中郡受节”,第三行“治余谷”,第九行“字今业”等二十八字就没录。又如第八行“汉中郡道阁府椽”将“府”字录为“县”字;第六行“王胡字仲良典知二县”录为“王胡典”;第九行“褒中典阁主簿”录为“褒中与阁主簿”,不仅改变了原文的意思,而且也使读者不可思议。现将矫正和填补后的录文再记如下: “征西府遣匠治道诏张羌卫绩王胡 等三人诣汉中郡受节度□□□命 治斜谷阁道教习常民学川栈孔术 匠张羌教褒中石佐泉疆等百四十 匠卫绩教蒲池石佐张择等百二十人 都匠中郎将王胡字仲良典知二县 汉中郡北部督邮迥通字叔达 汉中郡道阁府掾马甫字叔郡 褒中典阁主簿周都字今业 蒲池典阁主簿王颙字休诣”。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