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5月4日电 记者李华、姜辰蓉、崔元磊
踏着四月芳菲春意,记者一行来到秦岭深处的镇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此地发现200多处明清时期的古山寨、300多个自然天成洞穴遗址,它们构成秦岭深山独特的古代山林治安防御体系,被誉为“东方古老寨堡”和“秦岭险峻奇观”。
石砌山寨
清早,记者一行随向导沿着秦岭山脉的羊肠小道,来到商洛市镇安县西口镇东庄村的古山寨——茅坡寨。 寨前,蓬门始开,迎客的是位尼姑。她引导我们走进山寨…… 寨子占地约四五亩,在219个石砌山寨中不算大,两间土坯房门对门开着,分别是起居室、厨房与储藏室。古寨中建有观音堂,不断有居士来此修行,香火旺盛。 在山寨生活了10多年的尼姑释谛清告诉记者,古山寨坐落山巅,交通不便,寨里的人只能靠天吃饭。 依山而建的水泥斜坡,自上而下逐渐变窄,最下端出口处悬挂塑料瓶,用于收集雨水,成为山寨里的“自来水”,粮食等物资从山下运送而来。 “除了政府每年给一袋面、一袋米,我们平时会在园子里种些玉米、土豆,不施化肥,是‘绿色食物’。”释谛清边说边拿出玉米粉,在灶头做起了“玉米搅团”。 镇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广告诉记者,古代山寨多为石砌,就地取材,依山而建。寨子内一般设有居住房屋、厨房、寺庙、牲口圈等。寨主的房子居中,紧邻寨子围墙的为守寨士兵住处。寨主的房间紧挨储备粮食与货物的房间。 李广说,在镇安县发现的古山寨里,茅坡寨算是保存最完整的,寨墙最高处可达10多米,垛口保存完好。
地势险要
镇安处于秦岭腹地的崇山峻岭中,是古关中向南通往川渝、向东通往湖北的交通要道。秦岭深山的险要地形地势为躲避匪患和藏匿匪徒提供了天然屏障,修山寨、建堡垒成为当地大户人家企求安身立命的重要行为。 这些山寨大多创建于明末清初,为防御太平军、白莲教义军、兵患及土匪而修建,依山就势雄踞群峰之巅,周围群山相接,多为三面陡坡,一面与山峰相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陕西省镇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广介绍说,镇安古山寨寨墙高大,一般5米至6米,寨门墙高8米左右,上部有女儿墙、垛口。通常是一个寨门,少数是两个寨门,最多的有4个寨门。 记者登上寨墙看到,20公分宽的寨墙小道,可供行人迂回穿过,站在东面寨墙上往下看,百米高的石崖犹如刀削斧劈,令人不寒而栗。 石砌的山寨占地面积从1亩到10余亩不等,小则可容纳数十人,多则可容四五百人。根据地形、功能还可分为前寨后寨、上寨下寨、山寨洞寨、牛寨羊寨和哨寨哨卡等,构成了秦岭深山独特的古代山林治安防御体系。 “前寨后寨,上寨下寨,都有防御的功能,一旦发生危险,就可以联动,跑到另外一个寨子。”李广说,“还设有烽火,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点火通知村民。”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