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清道光年间,杨家沟村马嘉乐为创始人的“马光裕堂”依靠地租、高利贷致富,敛聚了大批土地、财产,百余年内繁衍分支为51个大户。同治六年(1867),马嘉乐的孙辈马国士为防备“回乱”在杨家沟西山建扶风寨。后来就以扶风寨为中心,以“堂号”(户)为单位形成一组一组的庄院群落,依山形地势而建,高低参差,款式多样。其中以马国华之子马祝多(字新民、醒民)修造的“新院”最具代表性。该院1929年兴工,修修停停,到1939年未竣而停,原设计二层楼房未建(至今可见其二柱础)。马新民曾留学日本,在建筑学方面见识颇广。他吸收西式建筑的某些特点,结合陕北窑洞造型自行设计。并雇名匠李林圣领工,石匠马兰芬、木匠王应民操持石木活计,施工极其严格,一石一木不合主人意,均另选。 主体建筑为一线11孔石窑,有出有收,一破呆滞。正中3孔主窑突出,两侧6孔缩进,边侧2孔再伸前,平面呈倒“山”字形,穿廊挑檐高昂大方。挑石细雕应龙祥云,搭檩飞椽举折,檐随窑转,回折联结,檐面青瓦滴水,窑上砖栏花墙。主窑两侧开小门,正面外露4通天石柱,3套仿西式桃尖窗户。主窑内部相通,分寝室、书室、会客室,方形规格石板铺地,地下砌烟道,室外建地下火灶,用于冬季室内取暖,保持居室清洁。窑内设暖阁、壁橱,东边窑墙腿上留拱形洗澡间。主窑两侧配中西式门窗拱形窑,边窑置西式窗户,落落大方。窑前门台宽敞,置纳凉饮茶石桌。院落树木扶疏,东侧建堡寨式围墙门洞,额题“新院”二字。其它配套建筑均未完成。 1947年冬,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时曾在此居住4个多月。1971年开放展出。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