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人,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前195年,崩于长安,五月葬长陵,庙号“高皇帝”,谥号“高祖”,史称“汉高祖”或“汉高帝”。
长陵亦名长山、长陵山,汉高祖刘邦之陵墓,位于窑店乡三义村北原汉陵村北约500米处。长陵呈覆斗形,陵墓边长东西162.30米,南北135米,顶部东西155米,南北35米,封土高32.80米。198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在陵前立保护标志碑。1988年1月30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陵分为陵园、陵邑两部分。长陵陵园平面呈方形,边长780米,周长3120米,占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高祖陵与吕后陵同在一个陵园内。《三辅黄图》记载:“长陵城周七里百八十步”,与今实测周长数据相近。“长陵城”即长陵陵园。陵园四墙距高祖陵东西各80米,南北400米,陵园四面墙垣,除北墙宽15米以外,其余三面墙垣宽均为7~9米。陵园四角,除东北角外,其余均有建筑遗址。建筑遗物有残壁、柱洞、散水、砖瓦、圆形及五角形水管道等。 还有西汉时期各种形式的云纹瓦当,戳印有“宫平”、“宫二”、“宫三”、“宫十四”、“宫廿”、“大三十”、“右三十”和“右校”等文字。 建元六年(前135)建成高庙殿(即高园殿或高园便殿),后毁。汉惠帝时,为祭祀方便,将高庙由长安城内搬到长陵旁,在那里重修了座庙,史称原庙,还建有吕后庙,均在长陵旁。
吕后陵 高皇后吕雉的陵墓,在长陵东南约250米处,覆斗形,底部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30米,顶部东西50米,南北30米,封土高31.8米。 长陵邑 高祖设置城垣,肖何所筑。其址在高帝长陵之北,今正阳镇韩家湾乡怡魏村。平面为长方形,西自怡魏、彭王,东至史村、孙家,南北长2200米,东西宽1245米,墙宽7—9米。王莽改名长平,晋时废。现存城址的南、北、西三面城墙遗址(长陵邑无东墙),高2—6米,宽2—3米,残长4500米。南、北、西三面城垣各开1门,南北2门相对,西门位于城垣中央。陵园与陵邑南北相邻。当时的陵邑内不仅有宫署、市场和里居等,而且也相当繁华。现地层内含有大量瓦当、瓦片、铺地砖残块,还出土了具有山东齐地风格的树木双兽纹、双鸟纹、树木箭头乳丁纹、树木卷云乳丁纹半瓦当和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等。后因战争、灾荒,“人口十不存一”,到三国时废。 1970年至1976年,省考古研究所曾对长陵陪葬墓周亚夫墓进行发掘,出土了三千多陶人、陶马,号称“西汉三千兵马俑”,成为轰动一时的重大考古发现。 为确保长陵文物安全,在积极争取下,长陵技防今年已安装到位,填补了我区文物保护技防设施的空白,也掀开了长陵保护新的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