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斜峪关
位于本县西南13公里处的山谷口,为太白山八景之一。是古褒斜栈道的北口。地势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要地。东为磨石沟,西连棋盘山,中为一喇叭形豁口,气势雄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北望一马平川,石头河水奔涌直下;南望层峦叠嶂,水色天光,昭然若画。三国时,诸葛亮曾在此修建邸阁,以储存与魏交战之军粮。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的功绩,在此修建怀贤阁。苏轼在《题怀贤阁》诗中写道:“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可谓斜峪关形胜的实照。北宋时商贾云集,人流熙攘,建筑雄伟,景色宜人。苏轼在另一首《宿邸阁蟠龙寺》中写道:“起观万瓦郁参差,目乱千崖散红绿。门首商贾负椒舛,山后咫尺连巴蜀。”当时斜水流量也较今为大,苏轼曾由东关“乘槎晚渡”而至西关口。清代在斜峪关东侧曾设衙置兵,专管剿灭盗匪与处理斗殴案件。民国中期,外籍入眉的有识之士曾在此办起小型发电厂、火柴厂、面粉厂、碾米厂、草袋厂等,此地成为县内最早的工业区。 1969年,在斜峪关开工修建石头河水库。经17年拼搏,以灌溉为主,发电与防洪综合利用,并且有旅游价值的石头河水库主体工程及东干渠工程竣工。水库库址,北起关口温家山,南迄太白县鹦鸽嘴以北的中滩,是一个长约8公里,宽200—300米,总面积约3000余亩的狭窄人工湖。控制流域面积67.3万平方米,年平均水量4.48亿立方米。水库控制的大小溪流总长150余公里,蓄水有效库容量1.2亿立方米。水库大坝系中间轧粘土外层水泥砌墙,库坝高105米,最大高度114米,高度居全国土石坝前四名之一,坝底宽454米,顶宽10米,顶长560米。登顶北瞰,河水中流,绿树掩映,红砖碧瓦,鳞次栉比,幢幢新楼,拔地而起,商业、饮食业分布于东西二关,山货土特产摆满街道,子弟学校书声琅琅,工程指挥部、管理处、修配厂、水电站等机关单位环境优雅。在大坝东西两侧各修筑一座伸向水库的放水塔,高74米,其基础墩筑于水中,下视令人目眩,它犹如巨人张开的手臂,将两面临山的湖水揽进自己的怀抱。沿山间公路往南,山花烂漫,鸟声啾啾,湖水如同碧绿的绸缎,平展展直铺至太白县鹦鸽嘴中滩,长达近20公里,两岸沟壑密布、巷汊横生,昔日大水冲刷过的痕迹清晰,穴山架木而成的褒斜道遗迹依稀可见。山间溪流潺潺而下,若在湖中泛舟,则可见青山高峻,崖如斧削,水、山、树、花、云影、微风,如诗如画;夤夜,明月中天,清辉洒湖,风光旖旎,景色迷人。关口北端和积谷寺一带盛产大米,清代是向皇帝进贡的贡米,米质特别,至今名传省内外。夜晚出山风刮个不停,使峪口至积谷寺、上龙王庙一线的树木,一律向北倾斜,形成了独特的一景。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