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畴、社、坛 秦畦畴 畦畴,在栎阳(古)。《史记》:秦献公时,栎阳雨金,自以得金瑞,故于此作畦畴以祀白帝。(畦畴——古时祭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汉北畴 北畴,在栎阳(古)。《封禅书》:“汉高祖二年(前205),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帝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帝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帝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畴。” 枌榆社 枌榆社在新丰县(汉)东北15里。汉高祖原籍为沛之丰县中阳里人,据传出生于县东北5里之龙雾桥。在距丰县城东北15里,即距龙雾桥10里处,有一枌榆社。高祖初起时曾祷告于此。枌榆即白榆树,以此树为社神,因立名。后天下悉定,高祖在长安东置新丰县,遂又召御史在新丰之东北15里置枌榆社,以时祀之(据《封禅书》)。今丰县与临潼两县旧县志均记载有枌榆社,但社已不存,具体地址待考。 社稷坛 在县城西门外。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合坛 在县城南门外东原上。 先农坛 在社稷坛西。 雩无坛 祈雨之所,坛寄先农坛内。 邑厉坛 在北门外,乃祭鬼之所。 魁星楼 在崇圣宫东。祭魁星之所。魁星为北斗七星的前四星。 二、道观(殿) 灵泉观 宋游师雄《骊山图记》:华清宫“唐末遂废,晋天福中改曰灵泉观,以赐道士”。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刊《骊山灵泉观疑真大师成道记》碑载:“此观,实唐之华清宫也”。碑记又云:“今圮废如此,幸有积址可以缮修,于是创殿阁,立堂斋,凿新汤,筑花圃,成之不日,壮丽可观。”又云:灵泉观,皇帝敕赐“秦帝陵旁并诸庄地土,计一百五十顷,及山林汤泉、水磨,临潼县地基,房廊尽充灵泉观”。其时主体建筑名三清殿。宋代大体依然保存着晋灵泉观的原貌。苏轼《书游汤泉诗》:“余之所闻汤泉七。其五,则今三子之所游与秦君之赋,所谓巨庐、汝水、尉氏、骊山。其二,则余之所见,凤翔之骆谷与渝州之陈氏山也。皆弃于穷山之中,山僧、野人之所浴,麋鹿猿猱之所饮。惟骊山当往来之冲,华堂玉甃,独为胜绝。” 元代初,又广为增修。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商挺撰写的《增修华清宫记》云:“余初时从先大夫游长安,道经华清宫时,尚有一定规模。后遭兵燹,居民播迁,所在宫观,例随灰劫,华清亦不免莽为秽区矣。岁癸丑(1253),复过故宫,意为荡然,……又见屋宇修整,阶序廓大,为殿者八,曰三清,曰紫微,曰御容,曰四圣,曰三宫,曰列祖,曰真武,曰玉女。为阁者二:曰朝元,曰冲明。为汤者二:曰九龙,曰芙蓉,钟鼓有楼,灵官有台,星坛云室,蔬圃水轮,以次而具,丹垩藻绘,灿然一新,若初未毁而又有加焉者”。又言:此次大规模的修缮,是“清平老人赵志渊自洛州还,过骊山,四顾彷徨,悯宫室之凋废,慨然以修复为事,与赵志古等命其徒剪榛棘,砻柱础,陶瓴甓,勤垣墉。于是四方道侣各执其艺来会宫下,鼓舞欣跃,咸愿荐力土木之功,以时竟举,倾者起之,腐败者易之,破缺者完之,漫者饰之。”“逾十五年始克有成”。使灵泉观又具有一定的规模。明清以后,又日渐废毁,到民国时期,所存建筑已寥寥无几。 老君殿 一名朝元阁,原唐华清宫中建筑(参见本志第一章第四节华清宫条),现存为清代建筑,大殿三间,东西厢房有两间,山门南向一间,门外东西有皂荚树,两侧有花坛。东厢房南侧墙上嵌镶清文宗咸丰五年(1855)四月“重修朝元阁碑”一通,碑高1.5米,宽0.6米,碑文云:“道光三十年(1850)九月,阴雨连绵,古柏迎风而倒者三株,住持因挟同四方里甲总人等,禀明邑令批准,卖钱三十五千文作重修之资。”重修献殿、大殿、山门各三间,又创修东西两廊房六间。解放后于1958年,县人民政府拨款修缮一次,殿在骊山西绣岭第三峰顶,唐朝元阁旧址上。 老母殿 在骊山西绣岭第二峰顶。据《王璵记述,此殿初建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明代万历时重建。清顺治《临潼县志》:“初,庙本小,顺治中,黄冠傅姓者,始增修之,建层阁殿后,北眺城邑如画,遂称巨观”。传此处即女娲治处。《路史》:“女娲氏立治于中皇山之原,继兴于丽”。《长安志》“骊山有女娲治处,为临潼肇始,立祠于骊山祀之。”解放后1958年人民政府拨款修缮,现有后殿五间,中殿五间,东西厢房五间,山门三间,后殿前有明铸铁锅、铁瓮。按:骊山老母,一说骊山老母即女娲氏;另一说,谓女娲氏与骊山老母为二人。(参见本志“人物志·传说人物”) 白鹿观 在县城西南15里山上,有蟾井、升仙台。《册府元龟》:“唐高祖武德六年二月庚戌幸温泉汤,戊午校猎于骊山,获白鹿”。因以名观。宋时加封神德洞天,有白鹿书院,陈抟撰记。 太元观 《两京道里记》:“唐武德二年置,在温泉宫畔,开元二十七年以宫墙逼近,失于恭敬,乃令谏议大夫道士尹愔徙之,在宫北一里”。 其他观、殿 德清观:在骊山。唐昌观:在县城西南。太清观:在王龛里。王阳观、丹阳观:在孝义里。灵真观、清真观:在周荣里。灵台观:在零口。三坛观:在三田里。龙游观:在相恭里。元真万寿观:在田王里。翊唐观:在粟邑庙。大林观(玉林观)、北极观:在栎阳。天仙阁、紫微阁、雷神殿:在华清宫。上述各观殿,除老君殿、老母殿外,其余今均不存。所记地址均系清时里制,未考今地。 三、寺、院 庆山寺 故址在距今县城东北10公里的新丰东南塬上,鸿门坂东侧0.5公里处。据《唐书·五行记》载:“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十月,在新丰露台乡有山涌出,高二十丈……武后名其山曰庆山,遂将新丰县改为庆山县。”同时在新丰东南修建庆山寺。1985年5月,在庆山寺遗址发现庆山寺《上方舍利塔记》碑。据碑记所述:“此寺伽蓝(寺院房舍),因神山(指庆山)踊建,铲鸿门之左阜,南揭骊岭;划象河之大川,北横丰树。”……“压重林,亘绝 ”,才建成寺院和佛塔。此即为庆山涌出后开始创建之庆山寺。但不久,忽遭大风所毁,“栾撩中隳,岁月亦久”。直到唐开元二十五年,“赖前邑宰唐俊”,“哀此荒凉”,“乃命京温国寺承宗法师充主持”,从开元二十五年(737)开始重建寺塔,至开元二十九年(741)完成。至于此寺以后情况若何,毁于何时,未见史料记载,须进一步查找。清乾隆《临潼县志》在述及宝云寺的情况后(宝云寺情况见后)突然引《津阳门》诗注说:“本名庆山寺,唐武后建,有缘阁复道而上,德宗时改额”。说得不明不白,使庆山寺和宝云寺相混淆,引起了许多误解。但其中“本名庆山寺,唐武后时建”一语,却可说明,庆山寺确系唐武后时所建。1985年5月5日,县砖瓦厂于该厂南塬取土制砖,在距地表6米深处,发现一座砖砌券室。代王镇姜原村群众争挖古砖,拆毁了券顶,相继从中取出《上方舍利塔记》碑、线雕石门、三彩护法狮子、释迦如来舍利宝帐和陶瓷文物等,经清理共129件。经专家们研究确认这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佛学、艺术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临潼继秦兵马俑出土后又一考古奇迹,它可列为我国特级文物。这些文物经整理后,已于1985年10月1日开始在本县博物馆展出。其精室和出土文物具体情况记述如下: 〔精室和文物的布局〕 庆山寺遗址出土文物主要是在“上方舍利塔”下安置释迦如来舍利(骨灰)的精室(墓室)中发现的。精室面向骊山,背依渭河,正南正北方向,平面成甲字形,由斜坡道、甬道、主室三部分构成。斜坡道全长4.67米,有宽高不等的土阶八级。甬道首接土阶斜坡道,尾与主室连,分前后两段,前段宽而短,南北长0.75米,东西宽1.15米后段修长,南北长1.34米,东西宽0.95米,外壁上绘着彩色壁画。主室南北长2.07米,东西宽1.47米余,由地面向上至1.02米处出檐2厘米起券,高约1.80米。主室与甬道地面全用方砖墁铺。宝帐下面的棺床是一工字形须弥座,束腰间雕砖为壶门,以作装饰。南北长1.17米,北至北壁,东西至两壁,宽1.47米,高0.3米。座前挨东西两壁,各有一南北长0.9米,宽0.25米,高0.23米的工字形须弥座,主室北、东、西壁皆有壁画。这批文物中,《上方舍利塔记》碑,竖于甬道口正中央,线雕石门安装于甬道与主室之间,两只三彩护法狮子俯卧在石门两边。石雕舍利宝帐,置于工字形须弥座上,紧挨北壁正中位置。所有供奉器物皆放置有序,宝帐前等距离地东西一字儿摆着3个彩供盘。中盘内,置1个三彩南瓜。两边盘内,各置4个玻璃供果。盘间放两个彩绘陶瓶。其余陶瓷器物,置于宝帐东西两侧。金银、鎏金银、铜器,均置于须弥座前的地面上。 〔出土文物〕 精室虽小,但出土文物丰富,总计129件,其中石质3件,白瓷器35件,黄瓷器2件,黑瓷器4件,三彩器6件,黑陶器1件,彩绘陶器2件,金银(包括鎏金银)器46件,铜器20件,铁器3件,玻璃7件。 另有壁画5幅,线条流畅,技法纯熟,人物形象各异,造型准确,比例匀称,是研究盛唐绘画艺术、乐舞艺术和中外文化友好往来的珍贵实物资料。 石瓮寺 一名福岩寺。在骊山东绣岭。创建于唐开元年间。《雍胜略》:“石瓮谷在县东五里南山半腹,有石瓮寺”。《两京道里记》:“石瓮谷有悬泉激石成臼,似瓮形,因以谷名寺”。故址即今石瓮寺所在地。《津阳门》诗注:“石瓮寺,开元中以造华清宫余材修缮,佛殿中有玉石像,幽州所进,与朝元阁道像同日至,精妙无比,叩之如磬。余像并杨惠之手塑。脱空像,皆元伽儿之制。能妙纤丽,旷古无俦”。同诗注:“寺额,睿宗在藩邸中所题也,标于危楼之上”,“寺前有孔 雀松,下有赤茯苓琥珀”,“寺前有峰,古松老柏,泊乎嘉草,今皆已樵苏荡除矣”。今石瓮寺即唐旧寺故址,后殿5间,东厢房3间已毁,现存西厢房3间,厢房间旧有通廊,后殿内有宋代3大菩萨、二胁侍沙石造像。 庆山寺塔基出土文物登记表 表33-1
┏━━━━━┳━━━━┳━━━━━━━━━━━━┳━━━━┳━━━━━━━━━━━━━━━━━━━━━━━━━━━━━━━━┓
┃ 质 ┃ 序 ┃ ┃ 数 ┃ 形制 (单位:厘米) ┃
┃ ┃ ┃ ┃ ┣━━━━━┳━━━━┳━━━━━┳━━━━┳━━━━━┳━━━━┫
┃ ┃ ┃ 名 称 ┃ ┃ ┃ ┃ ┃ ┃ ┃ ┃
┃ 别 ┃ 号 ┃ ┃ 量 ┃ 长 ┃ 宽 ┃ 高 ┃ 厚 ┃ 口径 ┃ 底径 ┃
┣━━━━━╋━━━━╋━━━━━━━━━━━━╋━━━━╋━━━━━╋━━━━╋━━━━━╋━━━━╋━━━━━╋━━━━┫
┃ ┃ 1 ┃《上方舍利塔记》碑 ┃ 1 ┃碑长67.5 ┃ 40 ┃通座高82 ┃ 12 ┃ ┃ ┃
┃ ┣━━━━╋━━━━━━━━━━━━╋━━━━╋━━━━━╋━━━━╋━━━━━╋━━━━╋━━━━━╋━━━━┫
┃ 石 ┃ ┃ ┃ ┃ ┃ ┃ ┃ ┃ ┃ ┃
┃ ┃ 2 ┃石门(楣、框、扉、槛) ┃ 1 ┃ ┃ 102 ┃ 125 ┃ ┃ ┃ ┃
┃ ┣━━━━╋━━━━━━━━━━━━╋━━━━╋━━━━━╋━━━━╋━━━━━╋━━━━╋━━━━━╋━━━━┫
┃ 质 ┃ ┃ ┃ ┃ ┃ ┃ ┃ ┃ ┃ ┃
┃ ┃ 3 ┃释迦如来舍利宝帐 ┃ 1 ┃座大83 ┃ 109 ┃ ┃ ┃ ┃ ┃
┣━━┳━━╋━━━━╋━━━━━━━━━━━━╋━━━━╋━━━━━╋━━━━╋━━━━━╋━━━━╋━━━━━╋━━━━┫
┃ ┃黑 ┃ 4 ┃钵 ┃ 1 ┃腹深12 ┃ ┃ 12.5 ┃ ┃ 22 ┃ ┃
┃ ┃釉 ┃ ┃ ┃ ┃ ┃ ┃ ┃ ┃ ┃ ┃
┃ ┣━━╋━━━━╋━━━━━━━━━━━━╋━━━━╋━━━━━╋━━━━╋━━━━━╋━━━━╋━━━━━╋━━━━┫
┃ ┃彩 ┃ 5 ┃瓶 ┃ 2 ┃ ┃ ┃ 17.5 ┃ ┃ 3 ┃ 5.5 ┃
┃ ┃绘 ┃ ┃ ┃ ┃ ┃ ┃ ┃ ┃ ┃ ┃
┃ ┣━━╋━━━━╋━━━━━━━━━━━━╋━━━━╋━━━━━╋━━━━╋━━━━━╋━━━━╋━━━━━╋━━━━┫
┃陶 ┃ ┃ 6 ┃三足供盘 ┃ 3 ┃ ┃ ┃ 4.5 ┃ ┃ 24 ┃ ┃
┃ ┃ ┣━━━━╋━━━━━━━━━━━━╋━━━━╋━━━━━╋━━━━╋━━━━━╋━━━━╋━━━━━╋━━━━┫
┃ ┃ ┃ 7 ┃南瓜 ┃ 1 ┃ ┃ ┃ 8 ┃ ┃ 13.5 ┃ ┃
┃ ┃ ┣━━━━╋━━━━━━━━━━━━╋━━━━╋━━━━━╋━━━━╋━━━━━╋━━━━╋━━━━━╋━━━━┫
┃ ┃彩 ┃ ┃ ┃ ┃ ┃ ┃ 18 ┃ ┃ ┃ ┃
┃ ┃ ┃ 8 ┃狮子 ┃ 2 ┃ ┃ ┃ ┃ ┃ ┃ ┃
┃ ┣━━╋━━━━╋━━━━━━━━━━━━╋━━━━╋━━━━━╋━━━━╋━━━━━╋━━━━╋━━━━━╋━━━━┫
┃ ┃ ┃ 9 ┃三足盘 ┃ 3 ┃ ┃ ┃ 4 ┃ ┃ 17 ┃ ┃
┃ ┃ ┣━━━━╋━━━━━━━━━━━━╋━━━━╋━━━━━╋━━━━╋━━━━━╋━━━━╋━━━━━╋━━━━┫
┃ ┃白 ┃ 10 ┃大碟 ┃ 20 ┃ ┃ ┃ 2.4 ┃ ┃ 16.5 ┃ ┃
┃ ┃ ┣━━━━╋━━━━━━━━━━━━╋━━━━╋━━━━━╋━━━━╋━━━━━╋━━━━╋━━━━━╋━━━━┫
┃ ┃ ┃ 11 ┃中碟 ┃ 2 ┃ ┃ ┃ 1.3 ┃ ┃ 14 ┃ ┃
┃ ┃ ┣━━━━╋━━━━━━━━━━━━╋━━━━╋━━━━━╋━━━━╋━━━━━╋━━━━╋━━━━━╋━━━━┫
┃瓷 ┃ ┃ 12 ┃小碟 ┃ 4 ┃ ┃ ┃ 1.8 ┃ ┃ 12.3 ┃ ┃
┃ ┃ ┣━━━━╋━━━━━━━━━━━━╋━━━━╋━━━━━╋━━━━╋━━━━━╋━━━━╋━━━━━╋━━━━┫
┃ ┃ ┃ ┃ ┃ ┃ ┃ ┃ ①5.5 ┃ ┃ ①11 ┃ 5.5 ┃
┃ ┃ ┃ 13 ┃小碗 ┃ 2 ┃ ┃ ┃ ┃ ┃ ┃ ┃
┃ ┃ ┃ ┃ ┃ ┃ ┃ ┃ ②4 ┃ ┃②12.5 ┃ 6 ┃
┃ ┃ ┣━━━━╋━━━━━━━━━━━━╋━━━━╋━━━━━╋━━━━╋━━━━━╋━━━━╋━━━━━╋━━━━┫
┃ ┃釉 ┃ 14 ┃无钮盒 ┃ 2 ┃ ┃ ┃ 4.5 ┃ ┃ 9.6 ┃ ┃
┃ ┃ ┣━━━━╋━━━━━━━━━━━━╋━━━━╋━━━━━╋━━━━╋━━━━━╋━━━━╋━━━━━╋━━━━┫
┃ ┃ ┃ 15 ┃圆钮盒 ┃ 2 ┃ ┃ ┃ 8.5 ┃ ┃ 9 ┃ 6 ┃
┣━━╋━━╋━━━━╋━━━━━━━━━━━━╋━━━━╋━━━━━╋━━━━╋━━━━━╋━━━━╋━━━━━╋━━━━┫
┃ ┃黄 ┃ 16 ┃碗 ┃ 2 ┃ ┃ ┃ 6.7 ┃ ┃ 16 ┃ 8 ┃
┃ ┃釉 ┃ ┃ ┃ ┃ ┃ ┃ ┃ ┃ ┃ ┃
┃ ┣━━╋━━━━╋━━━━━━━━━━━━╋━━━━╋━━━━━╋━━━━╋━━━━━╋━━━━╋━━━━━╋━━━━┫
┃ ┃黑 ┃ 17 ┃钵 ┃ 4 ┃ ┃ ┃ 5 ┃ ┃ 9 ┃ 3.4 ┃
┃ ┃釉 ┃ ┃ ┃ ┃ ┃ ┃ ┃ ┃ ┃ ┃
┣━━┻━━╋━━━━╋━━━━━━━━━━━━╋━━━━╋━━━━━╋━━━━╋━━━━━╋━━━━╋━━━━━╋━━━━┫
┃ ┃ 18 ┃盒 ┃ 1 ┃ ┃ ┃ 1.4 ┃ ┃ 3 ┃ 3 ┃
┃ ┣━━━━╋━━━━━━━━━━━━╋━━━━╋━━━━━╋━━━━╋━━━━━╋━━━━╋━━━━━╋━━━━┫
┃ 铜 ┃ 19 ┃剪刀 ┃ 1 ┃ 15 ┃ ┃ ┃ ┃ ┃ ┃
┃ ┣━━━━╋━━━━━━━━━━━━╋━━━━╋━━━━━╋━━━━╋━━━━━╋━━━━╋━━━━━╋━━━━┫
┃ ┃ 20 ┃凤头人面壶 ┃ 1 ┃ ┃ ┃ 29.5 ┃ ┃ ┃ ┃
┃ ┣━━━━╋━━━━━━━━━━━━╋━━━━╋━━━━━╋━━━━╋━━━━━╋━━━━╋━━━━━╋━━━━┫
┃ ┃ 21 ┃提梁罐 ┃ 1 ┃ ┃ ┃ 4.5 ┃ ┃ 3.7 ┃ ┃
┃ ┣━━━━╋━━━━━━━━━━━━╋━━━━╋━━━━━╋━━━━╋━━━━━╋━━━━╋━━━━━╋━━━━┫
┃ 质 ┃ 22 ┃开元通宝 ┃ 12 ┃ ┃ ┃ ┃ ┃ 2.5 ┃ ┃
┃ ┣━━━━╋━━━━━━━━━━━━╋━━━━╋━━━━━╋━━━━╋━━━━━╋━━━━╋━━━━━╋━━━━┫
┃ ┃ 23 ┃菩提树 ┃ 4 ┃ ┃ ┃残高51 ┃ ┃ ┃ ┃
┣━━━━━╋━━━━╋━━━━━━━━━━━━╋━━━━╋━━━━━╋━━━━╋━━━━━╋━━━━╋━━━━━╋━━━━┫
┃ 铁 ┃ 24 ┃锁 ┃ 1 ┃ 27 ┃ ┃ ┃ ┃ ┃ ┃
┃ ┣━━━━╋━━━━━━━━━━━━╋━━━━╋━━━━━╋━━━━╋━━━━━╋━━━━╋━━━━━╋━━━━┫
┃ ┃ 25 ┃铁灯 ┃ 2 ┃ ┃ ┃ ┃ ┃ ┃ ┃
┣━━━━━╋━━━━╋━━━━━━━━━━━━╋━━━━╋━━━━━╋━━━━╋━━━━━╋━━━━╋━━━━━╋━━━━┫
┃ 金 ┃ 26 ┃莲花 ┃ 2 ┃ ┃ ┃残高29.5 ┃ ┃ ┃ ┃
┗━━━━━┻━━━━┻━━━━━━━━━━━━┻━━━━┻━━━━━┻━━━━┻━━━━━┻━━━━┻━━━━━┻━━━━┛
(续表)
┏━━━━┳━━━━┳━━━━━━━━┳━━━━┳━━━━━━━━━━━━━━━━━━━━━━━━━━━━━━┓
┃质 ┃序 ┃ ┃数 ┃ 形制 (单位:厘米) ┃
┃ ┃ ┃ ┃ ┣━━━━━┳━━━━┳━━━━━┳━━━┳━━━━┳━━━━┫
┃ ┃ ┃名 称 ┃ ┃ 长 ┃ 宽 ┃ 高 ┃ 厚 ┃ 口径 ┃ 底径 ┃
┃别 ┃号 ┃ ┃量 ┃ ┃ ┃ ┃ ┃ ┃ ┃
┣━━━━╋━━━━╋━━━━━━━━╋━━━━╋━━━━━╋━━━━╋━━━━━╋━━━╋━━━━╋━━━━┫
┃ 鎏 ┃ 27 ┃管状器 ┃ 1 ┃ ┃ ┃ 7 ┃ ┃ 0.8 ┃ ┃
┃ ┣━━━━╋━━━━━━━━╋━━━━╋━━━━━╋━━━━╋━━━━━╋━━━╋━━━━╋━━━━┫
┃ 金 ┃ 28 ┃ 高足杯 ┃ 1 ┃ ┃ ┃ 6 ┃ ┃ 5 ┃ ┃
┃ ┣━━━━╋━━━━━━━━╋━━━━╋━━━━━╋━━━━╋━━━━━╋━━━╋━━━━╋━━━━┫
┃ ┃ 29 ┃小铃铛 ┃ 30 ┃ ┃ ┃ ┃ ┃ ┃ ┃
┣━━━━╋━━━━╋━━━━━━━━╋━━━━╋━━━━━╋━━━━╋━━━━━╋━━━╋━━━━╋━━━━┫
┃ ┃ ┃ ┃ ┃①23 ┃ ┃ ┃ ┃ ┃ ┃
┃ 银 ┃ 30 ┃勺 ┃ 2 ┃ ┃ ┃ ┃ ┃ ┃ ┃
┃ ┃ ┃ ┃ ┃②21 ┃ ┃ ┃ ┃ ┃ ┃
┃ ┣━━━━╋━━━━━━━━╋━━━━╋━━━━━╋━━━━╋━━━━━╋━━━╋━━━━╋━━━━┫
┃ ┃ ┃ ┃ ┃①20.5 ┃ ┃ ┃ ┃ ┃ ┃
┃ ┃ 31 ┃筷 ┃ 2 ┃ ┃ ┃ ┃ ┃ ┃ ┃
┃ ┃ ┃ ┃ ┃②23.3 ┃ ┃ ┃ ┃ ┃ ┃
┃ ┣━━━━╋━━━━━━━━╋━━━━╋━━━━━╋━━━━╋━━━━━╋━━━╋━━━━╋━━━━┫
┃ ┃ 32 ┃团扇形器 ┃ 1 ┃ 18.5 ┃ ┃ ┃ ┃ ┃ ┃
┣━━━━╋━━━━╋━━━━━━━━╋━━━━╋━━━━━╋━━━━╋━━━━━╋━━━╋━━━━╋━━━━┫
┃ 鎏 ┃ 33 ┃宝瓶 ┃ 1 ┃ ┃ ┃ 18.5 ┃ ┃ 3 ┃ 5 ┃
┃ ┣━━━━╋━━━━━━━━╋━━━━╋━━━━━╋━━━━╋━━━━━╋━━━╋━━━━╋━━━━┫
┃ ┃ 34 ┃虎腿兽面衔环炉 ┃ 1 ┃ ┃ ┃ 13 ┃ ┃ 13 ┃ ┃
┃ ┣━━━━╋━━━━━━━━╋━━━━╋━━━━━╋━━━━╋━━━━━╋━━━╋━━━━╋━━━━┫
┃ 银 ┃ 35 ┃钵 ┃ 1 ┃ ┃ ┃ 3 ┃ ┃ 7.5 ┃ ┃
┣━━━━╋━━━━╋━━━━━━━━╋━━━━╋━━━━━╋━━━━╋━━━━━╋━━━╋━━━━╋━━━━┫
┃ ┃ ┃ ┃ ┃ ┃大头7.4 ┃大头9.5 ┃ ┃ ┃ ┃
┃ 金 ┃ 36 ┃金棺 ┃ 1 ┃ 1.4 ┃ ┃ ┃ ┃ ┃ ┃
┃ ┃ ┃ ┃ ┃ ┃小头4.5 ┃小头6.5 ┃ ┃ ┃ ┃
┃ ┃ ┣━━━━━━━━╋━━━━╋━━━━━╋━━━━╋━━━━━╋━━━╋━━━━╋━━━━┫
┃ 银 ┃ ┃银椁 ┃ ┃ 21 ┃大头12 ┃大头高14 ┃ ┃ ┃ ┃
┃ 合 ┃ ┃ ┃ 1 ┃ ┃ ┃小头10 ┃ ┃ ┃ ┃
┃ ┃ ┃ ┃ ┃ ┃小头7 ┃ ┃ ┃ ┃ ┃
┃ ┃ ┣━━━━━━━━╋━━━━╋━━━━━╋━━━━╋━━━━━╋━━━╋━━━━╋━━━━┫
┃ 体 ┃ ┃ ┃ ┃ ┃ ┃ ┃ ┃ ┃ ┃
┃ ┃ ┃鎏金须弥座 ┃ 1 ┃ 23.4 ┃ 17 ┃ 12 ┃ ┃ ┃ ┃
┃ ┣━━━━╋━━━━━━━━╋━━━━╋━━━━━╋━━━━╋━━━━━╋━━━╋━━━━╋━━━━┫
┃ ┃ 37 ┃银首金杖 ┃ 1 ┃ 32 ┃ ┃ ┃ ┃ ┃ ┃
┣━━━━╋━━━━╋━━━━━━━━╋━━━━╋━━━━━╋━━━━╋━━━━━╋━━━╋━━━━╋━━━━┫
┃ 玻 ┃ 38 ┃ 束颈瓶 ┃ 1 ┃ ┃ ┃ 7 ┃ ┃ 3.9 ┃ 3 ┃
┃ ┣━━━━╋━━━━━━━━╋━━━━╋━━━━━╋━━━━╋━━━━━╋━━━╋━━━━╋━━━━┫
┃ ┃ ┃ ┃ ┃ ┃ ┃ ┃ ┃①4.5 ┃ ┃
┃ 璃 ┃ 39 ┃绿色长颈瓶 ┃ 2 ┃ ┃ ┃ ┃ ┃ ┃ ┃
┃ ┃ ┃ ┃ ┃ ┃ ┃ ┃ ┃②2 ┃ ┃
┃ ┣━━━━╋━━━━━━━━╋━━━━╋━━━━━╋━━━━╋━━━━━╋━━━╋━━━━╋━━━━┫
┃ ┃ 40 ┃供果 ┃ 4 ┃ ┃ ┃ ┃ ┃ ┃ ┃
┗━━━━┻━━━━┻━━━━━━━━┻━━━━┻━━━━━┻━━━━┻━━━━━┻━━━┻━━━━┻━━━━┛
宝云寺 清乾隆《临潼县志》:“在零口东坡上。隋开皇中置,号灵岩寺。唐会昌五年(845)废。咸通五年(864)再置,名鹫岭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改为持国寺。”清代始称宝云寺。 通灵寺 《大唐故通灵寺碑》:“王畿之内,昭应县东北隅三十五里有浮图寺焉,即魏兴之”。唐高宗上元元年(674)改名“通灵寺”。唐肃宗特赐其额:“感应之寺”。寺内旧有“阿育王塔一所,十级,高百余尺,置寺号秘藏”。碑记言唐开元十年(722)曾有修缮。今纸李乡通灵寺小学即其故址。 兴唐寺 故址在关山。《历代名画记》:“三门楼下吴画神,东般若院杨廷光画山水,西院韩幹画一行禅师,真徐浩书谮。又有吴生周昉绢画,中三门内东西偏两壁尉迟画。殿、轩廊东面南壁吴画。 宝峰寺 故址在斜口窑村,有明代重修时铸铁钟一口,现藏县博物馆。铭曰:“嘉靖,隆庆地震二次,一方人畜累遭涂炭”。 一般寺院 清时各乡里寺院颇多,至民国时已大多破败或改为学校。一些学校仍沿用寺名。如槐池寺小学、通灵寺小学等。解放后,学校重新规划,其寺院已随之消失。今录其名和所在乡里(不考今址),以见其当时的情况。吉祥寺在城内文庙左。龙应寺在城北一里。龙兴院在新义里。兴化寺在怀仁里,一名草堂寺。宏教寺、玉泉寺在朱奚里。通灵寺、圆明寺、丰稔寺在孝义里。转轮寺、中圣寺、圣力寺在戏河里。圣寿寺在西市里。圆觉寺、白塔寺、宝峰寺、九曜寺、庄严寺、千佛寺在张市里。吉祥院、观音院、建福院、龙泉院(麻池寺),在贾村里。宏济院、法轮院在田王里。回龙寺、广教寺、温公寺在东阳里。能仁寺、怀池寺、清凉寺在阎孟里。安福寺在义门里。金佛寺、大云寺、圣寿寺在张北里。集圣寺、兴国寺在三田里。法觉寺在万代里。土佛寺在归厚里。龙游寺在相恭里。石佛寺、三圣寺、崇福寺,在中留里。大力寺、挂甲寺、天王寺、永兴院、弥陀院在怀德里。孝林寺在仁留里。观音寺、安福寺在雨金里。宏济寺、建福寺、福藏寺在东梁里。 (上述寺院,今所存者唯石瓮寺。) 四、庙、祠 禹王庙 一名十王庙,在华清池内,座北面南,1985年修缮。有大殿3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山门2间,门外及东侧有廊房8间,均系清建,原为祭治水有功之大禹。 张樊庙 在新丰鸿门,祭祀张良、樊哙。汉始建,《陕西省通志》:“汉称二忠烈祠,唐称舞阳侯祠,今在新丰,清代重修,墙上原有砌诗,今已毁。” 烈侯庙 《三辅会要》:“唐烈臣段秀石庙,在县西十里斜口镇西南,俗呼为‘烈神庙’。明成化知县徐镛奉诏建,嘉靖时重修。清建飨亭。” 仁宗庙(人祖庙) 即汉露台祠,在县城东20里,今在仁宗乡,为骊山最高峰。“汉文帝欲作露台,惜百金中人十家产而止。民感之,为立祠。”古称人祖庙,后传为仁宗庙。 风王庙 在风王谷。为祭风神之所,据传:天旱时风自谷出,为百谷病,因为之祭。又传女娲为风姓,风王庙为祭女娲氏之庙。 东岳庙 凡4处:一在斜口镇南原,一在栎阳镇,一在粟邑庙村,一在东岳乡。 城隍庙 在关帝庙东,明英宗正统年间(1156~1161)建。有石狮一对,今在县博物馆门前两侧。 李真人祠 在骊山东南37里。《两京道里记》:“真人名顺兴,后魏时得道于此。” 八腊祠 腊,索也,每年腊月(农历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意。祭八种与农事有关的人、事、物,为:神农、后稷、百谷种、以农教民者之先农、田畔所止之处(田官至此劝农)、猫、虎(它能食害庄稼的野豕、田鼠)、防洪水、水庸沟(蓄水灌田)。祠在县东门外,为县令赵于京建。 横渠祠 为祀奉宋儒张载之祠,因其殁于临潼,故建祠以为纪念。祠建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1698)知县赵于京曾进行缮修,到清高宗乾隆四十九年(1784),县令蒋勋又进行重建。旧址在原文庙西(今县委大院西)。现其址已作他用。 文昌祠 在文庙西北,亦称文昌阁。一谓祭祀斗魁上六星——文昌星。一谓祭祀文昌帝君——相传为晋时张亚子战死,后人立庙纪念,元仁宗封其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昭应祠 《册府元龟》:“天宝七载改会昌山为昭应山,封山神为元德公,立祠宇。”与《旧唐书》所载同。 其他祠庙 孙真人祠在县城北,祠唐药王孙思邈。晋公祠二,一在新丰西,一在零口。郑侯土地合祠,在县署仪门外东。三田祠在东郭,祀田真、田庆、田广兄弟荆枯复荣故事,兄弟讼者礼之。姜女祠在西郭,县令张蒲建,令妯娌讼者礼之。三公遗爱祠在汤泉西,祀县令张一鲲、张蒲、马民牧。二公遗爱祠在关帝庙左,祀县令朱作绣、赵于京。武之望祠在武屯。关帝庙在今县城西门内北侧(各乡里甚多)。狱神庙在原县署院内。马神庙在县驿。庐陵王庙在栎阳。要册庙在栎阳,原有要册池,为岁旱祈雨处。太白庙一在西关,一在新开山。龙王庙在西关,为祈雨之庙。齐王庙一在县城东街,一在新丰。真武庙在县西南隅。将军庙在县东街。龙渊庙在县西北西泉附近。旌儒庙(见前述)。旗纛在先农坛西教场,为祀蚩尤之处。 上述各祠、庙,除禹王庙尚在,其余均废或改建作他用。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