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秦步高宫 《三辅皇图》:“步高宫,在新丰县,亦名市邱城。”《水经注·渭水》:“迳秦步高宫东,世名市丘城”。《小校经阁金文》有“步高宫行镫”(一种古食器)。据上可知步高宫在新丰县境。至于市邱城为步高宫异名,还是新丰城异名尚不明确。其确实地址,《长安志》说步高宫在县西南30里。《元和郡县志》作20里。二书所说的“县”,不知何指。按:《元和郡县志》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而此时新丰已并入昭应约70年,已无新丰县。若云昭应县西南20里,则至今坑儒谷附近,似不可信。如“县”指北魏新丰县(在零河西侧)西南20里,则在戏水以西今新丰镇附近,秦始皇陵以北。究竟在哪里,尚需进一步考证。“步高宫行镫”可以说明确有步高宫,亦难确定其地址。 秦步寿宫 《三辅皇图》:“步寿宫,在新丰县,步高宫西”。《水经注·渭水》:“历新丰县东而北,迳步寿宫西。”《雍胜略》:“二宫皆秦建”。据此,知二宫皆秦建,其址相近,或在新丰附近。至于《汉书·郊祀志》所载:“神爵二年,凤凰集祋祤,于所集处得宝玉。起步寿宫”。汉时耀县名祋祤,此步寿宫乃汉步寿宫,当与秦步寿宫无涉。 秦栎阳宫 《史记·高祖本纪》:“七月,太上皇崩栎阳宫”。《括地志》:“秦栎阳宫,在雍州栎阳县北三十五里,秦献公所造”。《三辅皇图》:“高祖都长安,未有宫室,居栎阳宫也”。《唐书·庐怀谨传》:“汉高帝受命,五日一朝太公于栎阳宫”。其址当在古栎阳,今武屯镇附近。 秦灵台 《潜确类书》:“骊山东南三十里,秦始皇灵台祠在焉”。(确址未详) 秦阿房宫骊山阁道 《三秦记》:“始皇作阁道至骊山八十里。人行桥上,车行桥下,今柱石犹存。”《三辅皇图》:“惠文王作阿房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清乾隆《临潼县志》:“杜牧之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语不虚也”。据此,秦阿房宫(阁道)可能已修至骊山。今华清池望湖楼东侧尚有阿房台遗址。(其台已非原台,当为后人附会而修) 汉高平宫 高平宫不见史籍记载。1980年,户县文化馆征集到一件铜鼎,鼎通高14.3厘米,口径13.6厘米,耳高5.5厘米,腹深9.6厘米,敛口,子母唇,鼓腹,圆底,长方形耳外撇,腹有弦纹一周,马蹄足,盖隆起,上有三环钮。盖上有阴文“+、-”二字。鼎身上部两耳间有右旋阴文铭刻:“栎阳高平宫金鼎,容一斗,重四斤十三两,名曰五十四”。左侧有“郑”,又左有“一斗”,又左有“五斤”,再左有一“行”字。另一面两耳间也有阴文铭刻,左起为竖刻“五斤八两”,左为“一斗”又左有一“才”字,再左有右旋横文“今栎阳”,再左有竖文“今百一十六”。实测鼎重1450克,鼎容1840毫升,盖容300毫升。此鼎自名“栎阳高平宫金鼎”。证明秦汉时栎阳宫殿中有高平宫,可补史缺。 汉新丰宫 《括地志》:“新丰故城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四里,汉新丰宫也”。新丰是高祖七年以后置,新丰宫的建造亦在此时,是刘邦专为太上皇营建的。三原县文化馆近年来征集到一件铜鼎,鼎高16.3厘米,口径13.8厘米,耳高5.6厘米。蹄足,盖较小,上有3环钮带泡,腹有弦纹一周。鼎身的上部一侧有阴刻铭文:“新丰宫容一斗三升十斤五两”。又刻:“新丰宫一斗三升九斤二两”,另一侧竖刻“夕里癸”三字。实测鼎重1762克,盖重576克,鼎容2607毫升,盖容480毫升。此鼎自名“新丰宫”,是新丰宫的实证。 汉露台 《汉书·索引》:“新丰骊山之顶有露台乡,极为高显,文帝所欲作台之旧址在焉”。《十道志》说:“汉文帝罢露台于此”。《雍录》:“骊山露台,文帝已有成基,而惜费不可竟役者也”。《两京道里记》:“到此,下视诸山,有羲轩以降形,今汉文帝祠是其处”。清乾隆《临潼县志》说:“露台祠即仁宗庙,骊山东二十里,汉文帝庙也。帝欲作露台,惜百金中人十家产而止,民感之,为立祠,其地有露台故址。” 汉龙游宫 清乾隆《临潼县志》:“棘店以西五里,原半有龙游宫,相传为汉武帝游幸处,坡下有武帝庙,唐沈亚之为文祷雨于武帝庙,即此。”又,清乾隆《临潼县志·人物》说有四川赤石城人王长曾居龙游宫,汉武帝曾延入宫中对弈,亦可为龙游宫之一证。 今振兴乡有龙游宫村,当为龙游宫遗址。 汉龙台宫 乾隆本《临潼县志》:“龙台宫西汉建,在新丰。”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