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安城30公里的东骊山腹地。群山环抱,溪水环绕,四季常青。当地自古流传下来的四句诗描述道:“上有青松盖顶,下有四水围城;前有千山掩护,后有五龙护送。”她犹如窈窕少女,却纱幔遮掩不漏真容,她近在咫尺,却至今鲜为人知其“庐山真面目”。 “黄巢堡”古时人称“九龙山”。方圆十余公里层峦叠嶂,沟壑连环,纵横交错,形成封闭之状,地势险峻如同兵阵;群山土岭之中生长着松柏、刺槐兼杂杏、栗、核桃等野生果树,各种灌木、修竹茂密,谷幽林深,到处清泉溢出,溪水潺潺;常见狐兔奔走于沟坡,雉莺飞逐于林间,百鸟啾啾,蹄声婉转,蝉鸣此起彼伏,蜜蜂振翅鸣奏,彩蝶起舞追逐,漫山遍野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吐芳证言。更有神奇妙趣之景、沟边岩畔怪石嶙峋,或似窝虎盘踞、金蟾望天、群马争饮,或如牧童弄笛,诗翁对月,众僧拜佛……令人目不暇接,凭尔尽意想象。 今日的“黄巢堡”山清水秀,四季景新。云白如棉飘动,雾霭如纱时生时消,忽晴忽雨,气象万千,山风徐徐,香随飘至;沟坡遍布果园,山果随季不断,林荫深处藏房舍,坡上劳作耕田,树杈顽童采果,三五村姑聚闲谈,一幅真实的田园诗话,身临其境,顿有飘然仙境之感;当地流传着许多神奇故事,都同具体的山、石、林、水有关。这里已被开发为“黄巢堡森林公园”,欲寻世外桃源处,邀友一行到此来。 据史料记载,隋唐末年,(公元875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揭竿而起,自称黄王“冲天大将军”。先在南方福州、广州等地转战,公元881年率军从山东西进,一路英勇奋战,攻破潼关,占领了唐都长安,与当年12月在含元殿登基,建立了大齐农民政权。883年,由于起义军内讧,朱温叛变和唐王朝反攻重兵包围剿杀,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斗争失败了,同年4月义军撤离长安。据民间流传,黄巢撤出长安城后,为了再攻长安,屯兵养马,将部队隐藏在东骊山深处这个群山环绕、林木茂密、沟壑纵横、形如口袋、易守难攻的地方。这里既能藏兵,又距长安城很近,可以在攻城时形成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足见此地之隐蔽险要。
历史沧桑千载,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英雄言志诗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脍炙人口。黄巢在此屯兵养马,体恤百姓,为民除害,深受人民爱戴。义军撤后,当地人将原“九龙山”改为“黄巢堡”,以示世代纪念。 “黄巢堡”景区内众多的景点都有一段故事,至今仍在流传。只要你问及,憨厚好客的山民都回滔滔不绝地给你讲述,让你回味无穷。 黄巢练兵场 在“黄巢堡”山上南侧,有一块近50亩的平坦肥沃之地,形如平台,四周低凹,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巢练兵场。当年黄巢攻打长安,士兵有60多万人,每天到城外作战的士兵都从蓝天甘峪河、油坊街过霸河,上狄寨到东门外十里铺、长乐坡、韩森寨一带作战。士兵归来休息,倒出鞋中之土,堆积成此台,成为当地人民世代的财富。每次出征前,将士集聚于此,黄巢在山顶上点将,遂留下了今天依然可辨的练兵场和点将台。经考证,练兵场之土为黄土,同四周的土质形成明显区别,而同西安城东门外长乐坡一线土质相同,也着实耐人寻味。“黄巢堡”为一独山,山上长满松柏,四季常青,山下四条溪水汇聚长流,环绕而去,四周山崖峭壁,十分险要。后人纪念黄巢,在山顶上修庙,塑有黄巢阅兵像,使其特之山更具英雄气概。有诗赞颂到:“松柏盖顶四季青,四水联营绕秀峰;千山隐蔽成仙境,五龙护送出奇景,英雄屹立点将台,千载沧桑尽如梦;今朝西望古长安,九月黄花愈显浓”。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