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首岭遗址 位于金陵河西岸断崖,西到群建巷居民区,北到二道沟与曹家崖连接处,南到宝鸡市百货纺织品公司后墙,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达60000平方米。 遗址北高南低,相差2~3米,北部地面平坦,是主要居住区;南部地势呈缓坡状,是主要墓葬区。东部断崖由于雨水冲蚀而不断坍塌,毁掉了部分文化堆积。 北首岭遗址是关中地区继西安半坡遗址之后发现的又处内容富的仰韶文化村落遗址。文化遗存距今7100多年。它的发现,丰富了对关中仰韶文化的认识,为研究我国仰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1958年8月,龙泉中学历史教师李培基(已故)向宝鸡市文化局建议,希望对该遗址进行发掘。1958年8月~1960年2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第一阶段五次发掘。发掘面积共4500平方米,发掘工作由赵学谦负责,先后参加发掘的有张长源、扈俊明、张耕海、白萍、关甲堃、刘随盛、陶正刚、安德厚、马耀圻、余万民、蔡尔轨、张浩如等。西北大学部分师生亦参加短期工作。1977年10月~1978年6月,进行了第二阶段的两次发掘,进一步弄清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地层关系。参加发掘的有刘随盛,扬国忠和梁星彭。发掘面积227平方米。前后两个阶段的发掘面积计4727平方米。共发现房址32座,灰坑75个,窑4座,排水沟2道,灶坑2个,墓葬451座。发现陶器皿900余件,其它生活用具、生产用具、生产工具及装饰品等遗物共5000余件。 北首岭的文化堆积基本上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堆积内涵各有特点,以陶器的区别最为显著。反映了晚、中、早三个时期的文化现象。其下层文化堆积类型,是半坡类型的前身,故为研究仰韶文化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