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遗址博物馆陈列由小汤遗址、梨园模型、梨园文物、梨园乐舞、梨园鼻祖等五部分组成,展出了梨园遗址出土的85件珍贵文物及15幅乐舞壁画,同时较为完整地保护并展出了专供梨园弟子沐浴的“小汤”遗址。展览通过翔实的文物资料,生动再现了唐代梨园盛况,为研究唐代文化和梨园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唐华清宫梨园始建于开元11年(公元723年),坐落于华清宫津阳门内,为封闭式院落建筑,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舞的地方,也是目前全国惟一发掘出土的梨园遗址。唐代梨园文化是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发展的里程碑,华清宫梨园遗址是梨园文化的发祥地。目前,海内外众多梨园弟子纷纷前往梨园遗址博物馆寻根祭祖,探寻梨园艺术之源。
梨园为唐代皇帝所置教授乐舞技艺的场所。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在光化门北(今大、小白杨两村之间)设梨园教坊,成立皇家高级音乐舞蹈教习所,教太常乐工弟子300人为丝竹之戏,亲自向宫人传教“法曲、俗乐”。因玄宗既熟音律,又酷爱法曲,每演练一曲,发现“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其乐者号称为“皇帝梨园弟子”或简称为“梨园弟子”,并简称乐舞教坊为“梨园”。嗣后,又置乐舞教坊于蓬莱、宜春苑等地,二者其址虽不在梨园,然习乐舞之宫人亦称“梨园弟子”。 1986年2月,由唐代梨园研究专家李尤白先生倡导,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中国唐代梨园纪念馆筹备委员会,并立青石通碑1座,上书“唐代梨园遗址”。石碑立于今未央宫乡大白杨村西回民墓园之前。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