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从宁强发源,辟开秦岭巴山,穿越陕南鄂北,奔腾3000公里,给人以舟楫之便,灌溉之利。况且,这汉江非同一般江河水系,相传汉江同天上的银河相连,也因为有了汉江才有了汉中,有了汉中,才又有了汉朝、汉族、汉字、汉学乃至璀灿夺目的汉文化,因此,汉源即可谓诸“汉”之祖了。 在禹宫古桂前举目北望,但见苍岭横空,气势尊严,这就是载之文献,知名遐迩的汉江古源嶓冢山。古桂东侧一条宽不过丈余的溪流,俗称汉王沟,沿溪北去山势渐高,约行十里,眼前出现一座千仞绝壁,崖面象涂了一层白粉,故名白崖湾。崖湾东垂蔓古木之下有一石洞、广数丈,洞口有一乳石,状如卧牛,俗称石牛。每逢天将雨,洞内轰轰然如怒涛奔通。距石牛20余米处,一盏寒泉由崖隙中涌出,清洌澄碧,远伸成溪,这就是我国第一部地理书——《禹贡》所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的汉水古源。历代官宦文人多有题咏。唐朝诗人胡曾在《嶓冢》一诗中写道:“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汉水发源地被家学者认定为宁强的玉带河源头,1990年版《辞海》对汉水源头作了新的解释。 古汉源石牛高155厘米,长310厘米,遍体苔痕水渍,其背部及臀部有8个古字,字径35厘米,字体非篆非隶,更非正楷草书,光经陆离,莫可辨认。《陕西省金石志》认定是夏禹治水的遗迹,故名曰《禹碑》。对《禹碑》摩崖的八个古字的音义不令其人进行揣测翻译,都说是“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可惜这八个古字在“文化大革命”中已横遭击凿,现仅存两个半字。嶓冢山当地人称汉王山,据说汉王刘邦当年,曾亲登此出,山上至今尚有汉王庙和系马桩等遗迹。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