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县城5公里老城乡的“走马岭”上。据《勉县新志》载:走马岭即古白马山,在县(指老城)西一里,又名烽燧山。”古为通蜀要道,岭上行军走马,往来熙熙,故名走马岭。 山并不十分陡峭,海拔1036米,两山夹峙,东依氵尽水(今咸河),南带汉江,山顶平缓,向西蜿蜒40里直达沮水。伫立山头向东了望,汉中盆地尽收眼底。山上原有城堡,旁有烽火台,俗名“烟洞峁”,汉时举烽其上,遣兵勤王。今城垣坍殁,烽火台尚可辨识。 据北魏哪道元《水经注》载:“山上有寨乃张鲁治所”。又载:“氵尽水(今咸河)北发武都氏道中,南迳张鲁城东。水西山上有天师堂,山为白马寨,堂为张鲁治,东对白马城(即阳平关),西北二面连峰接崖,墓究其极,以南为盘道,登陟2里有余”。 又据《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年秋七月,公(曹操)至阳平,张鲁使弟张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余里,攻之不能拔。”综上所述,张鲁城遗址在走马岭山上无疑,只是年代久远,城堡与天师堂早已毁于战火,然山上至今汉时砖瓦俯首皆是,战火焦土依稀可辨。 张鲁在汉中实行政教合一,不设县吏,以“五斗米教教民,以老子五千文和张道陵(张鲁祖父)作道书二十四篇为经典教义,自号师君。”初人教者称“鬼卒”,受信任后称“祭酒”,各领部众,部众多者称“治头大祭酒”,分管民事。皆教以诚信,不欺诈。凡病者,自己陈述其过失,为之清褥。犯法者三原(赦),然后行刑。通令各祭酒于大路要道处修造义舍(旅途休息用饭处)以米、肉置其中,行人量腹取足,不敢多取。有小过者,罚修路百步则罪除。又依月令,春秋禁杀,禁酒等。当时汉川之地大有“道不拾遗,夜不用户”之风范。地方殷实,民风淳厚,因而关西,巴郡之民也纷纷投奔依附于鲁。 张鲁以“五斗米道”在汉统治长达28年之久,在中国道教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虽然一千多年过去了,但人们始终没有忘记张鲁,每逢初一、十五鲁城与天师堂遗址祭拜者络绎不绝。 勉县人民政府已将恢复张鲁城与天师堂列人议事日程。恢复后的张鲁城与天师堂,将成为汉中区域内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同时也可以与世界道教事业接轨,发展宗教旅游,从而振兴勉县经济。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