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中国佛教密宗寺院。位于陕西西安市城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从大雁塔向东北方向1.5公里即可到达。 唐时为长安城延兴门内新昌坊。该寺前身是灵感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唐武德四年(621)寺废。据传,龙朔二年(662)城阳公主患病,苏州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请复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唐会昌五年(845)禁佛时寺废。次年又改为护国寺。大中九年(855)长安左右两街添置寺院八所,该寺又恢复本名。北宋元祐元年(1086)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殿宇遗址被埋没地下。青龙寺是唐代密宗大师惠果长期驻锡之地。 日本真言宗的祖师空海到华后,在此寺受学于惠果。诃陵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僧人辨弘,新罗僧人惠日、悟真也曾从惠果学习密宗教法,因此,青龙寺盛名远播海外。1973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对青龙寺遗址进行发掘。根据发掘报告,遗址有两处,一为塔址,一为殿堂遗址。塔基正中有一直壁方炕,当是塔心的地宫部分。此塔可能是隋唐盛行的方形木塔。殿址位于塔址东侧50余米处。殿址台基面呈长方形,放柱础石夯土墩,东西五排,南北六排,中间缺少两墩。夯土墩形成柱网状,似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格局。中心减二柱部位,可能是密宗佛殿的一种特殊设置。台基东西两侧发现有呈坡状慢道。台基北面中部有踏道遗迹,台基南面中间有露道。出土遗物有银质及鎏金小铜佛,唐代建筑材料等。
空海纪念碑 碑高10米,通体用汉白玉制成,青砖砌檐。碑身以空海坐像形态为基础,仿唐塔砖结构,共三层,每层青砖出檐,碑顶采用“五轮”,即空、风、火、水、地,以圆、三角、四方等形体表示。栏板用波浪形图案表示,象征“空海”名字和空海与日本遣唐使同渡的海水波涛。碑座与碑身构成一体,创造出四方无限扩展的意境及美妙观赏效果。环置四个圆球为日本四县(香川、德岛、爱媛、高知)象征,各重2500公斤。 惠果、空海纪念堂 堂址位于原青龙寺四号殿堂遗址,总面积830平方米,为仿唐现代建筑。堂内有空海资料陈列展,共194卷,其中有由日本友人赠送被日本誉为五笔和尚的《空海信风贴》真迹、《空海灌顶记》和唐代李真画的真言五祖像、惠果像,经日本复制送回均为国内珍品。 望远阁 为仿古建筑楼阁,相传空海在青龙寺学法期间,与惠果大师及众僧亲密相处,情切意真。惠果于青龙寺东塔道院为空海作了阿阇梨佛法灌顶,赐法号“遍照金刚”。空海于唐元和元年(806年)八月东渡回国时众僧依依不舍,空海离别《赠青龙寺义操阿阇梨》诗一首说:“同法同门喜遇深,游空白雾忽归岑。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思中数数寻。”空海回国后,众僧思念空海时便登东塔院阁对空东望,以解思念之情。
1982年,西安市同日本国香川、德岛、高知、爱媛四县协议在青龙寺遗址共同修建的空海纪念碑落成。另外,修建了惠果、空海纪念堂。该堂是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日中友好真言宗协会与西安市共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纪念堂选址在考古发掘的四号殿堂遗址以北六米的地段。平面布局采用早期旧殿遗存,为面宽五间,进深五间的大方殿。复原后的方殿体积高大,气魄雄伟,具有唐代建筑风格,是西安第一座复原建筑。
地 址: 西安市铁炉庙村北 邮政编码:710061 景点级别:省级 景点门票:旺季14元/人,淡季10元/人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