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位于广济镇内的黑凤山,因山状如凤凰展翅,故取名黑凤山。根据佛教历史和有关资料研究,寺院创建于西汉(公元前206年后),汉高祖刘邦报佛祖救难之恩,登基称帝后亲临其境,派大臣点能工巧匠日夜修筑寺院,命名黑凤山清凉寺为第一古刹。后经东汉三国等朝代至唐贞观年间鼎盛。唐僧印度取经回来在唐都长安大兴善寺尚未建成时先藏经于此,后又来此清修传经圆寂后安灵骨于此,使清凉寺早就成为佛门圣地,历代佛门弟子、善男信女顶礼膜拜至极。每年古历二月十八佛会人山人海,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 清凉寺历史久远,规模宏大,环境优雅,胜景诸多,自创建以来则为本县巨大的佛教寺院,婓声遐迩。主庙为一四合院建筑群,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菩萨殿等四座加上厢房共计30余间,三层砖塔一座,山门一座,小庙数处,僧众百余人。南大坪东北有寺院和尚吊庄,耕地近300亩,房舍15间,大小农用车各一辆,骡马成群。水井一口,民国年间出卖。寺院两旁还有千亩橡树林和百亩翠竹园,庙殿建筑群,从广济村至顶殿南北相距五公里之余,广济村南门外原黑虎庙,现关帝庙为头天门;北大坪玉皇庙为二天门;南大坪太白庙为三天门。各庙均有僧人主持。《终南仙境志》称实乃恒州(周至古时曾置恒州)一巨观也。 大佛殿后还有五大菩萨洞,每逢春季洞口百花罩顶,如珠宝悬挂,阳光照来,闪闪发光,使人犹如步入仙境。 石窑洞,寺前从东到西环形崖下有三孔石洞:金佛洞、藏经洞、黑凤洞。其小石佛,铁石佛,数字不详,传说金佛像被一僧人盗走,其黑风洞最大,构型奇异,幽深莫测,传说洞通四川峨眉山,相传唐僧取经于此,袈裟被盘踞此处的黑风怪盗走,后经孙悟空与其搏斗并请观音菩萨才降服归取。西游记重现了这一场面,生动逼真。历史上还有石义打柴,观看榜文,报情朝廷,唐明皇点将发兵解救被黑风怪刁去的公主御妹的传说,故后有“石义打柴”这本秦腔历史剧。 由于年久失修,维护少加之在解放后的有些政治运动中,清凉寺的庙宇,文物名胜遭到严重破坏,除了迎风挺立的古药树,经年流淌的清泉水,以及无人敢动的石佛像,其余全被毁之殆尽,十分惋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1986年群众捐资盖瓦房六间,东三间祀奉佛祖画像,西三间为僧舍灶房,1987年后又多次维修清凉寺。 为了发掘佛教文化遗产,清凉寺原五社曹家滩,南大坪,北大坪、红旗,时家山和广济村经反复研究商定推举明贤做主,成立了以寺僧介云为首的重修清凉寺筹建小组,搜集史料向县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申请建立组织恢复开放寺院。一九九三年五月,周至县人民政府正式批转了“关于同意开放广济清凉寺“的批复决定,省、市、县佛协特别是市佛协王会长大力支持,镇政府多方关照,六社众生鼎力支持捐款,捐物投劳,本县与扶风、宝鸡、武功等四面八方善士慷慨解囊上布施资助,先后修成了大雄宝殿一座五间,内塑三大佛像和十八罗汉,两边配殿共十二间,东排南三间塑地藏菩萨一尊。西边北三间塑送子观音一尊。寺院围墙、门户整修一新,初步整修了去寺院的沙石路面。但由于资力不足,尽力不够古刹原胜景尚未完全复修,(雄冠化夷)风尚未振兴,可谓曰:“史留雄冠华夷名,众盼再开胜景日。”六社仍须努力,寺院方丈和管委会肩负重责,期盼贤达投资者来此投资开发,更期盼市、县佛协和镇领导进一步关怀支持,以期开发好广济地区这一重点旅游资源,弘扬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