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位于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诸葛亮庙,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五丈原以其丰富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一千七百多年来,文人墨客千古;善男信妇,焚香追思,祈求佑护。现在的五丈原诸葛亮庙,经历代修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级景区、宝鸡市十大旅游景区。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官宦庶民,题词立碑,建祠修庙,缅怀凭吊,这里流下许多珍贵的古文化、古遗迹,特别是气宇轩昂的诸葛亮庙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荟萃。 诸葛亮庙始建于唐代,庙宇坐南朝北,耸峙原头,雄伟壮观,进入金碧辉煌的山门,依次是高大的献殿、正殿、八卦亭、屋檐脊兽,千姿百态,墙壁彩绘,绚丽夺目。 献殿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刻,由40块二尺见方的青石连缀而成,表文语出肺腑,文笔出众;笔法奔放苍劲,流利酣畅;镌技高超,形同真迹,人称“三决”碑。 后院是柏林竹园,草坪花坛,四季如春,清爽洁净,诸葛亮衣冠冢幽居柏林之中,精巧美观的落星亭耸立于后院的中央,碑廊环揽后院,文臣武将廊分居两侧,曲径通幽,环境优雅。景区内还有著名三国古遗迹二十余处,如蜀国中军帐遗迹壑落城,蜀军大本营九龙山,蜀军下原取水的古道十三盘,取水之泉诸葛泉、司马懿拜将台,妇孺皆知的葫芦峪等。
五丈原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原的一部分,海拔约750米,原上地势平坦,面积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1.8公里。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形势险要。《通鉴·地理通释》云:“五丈原高平广远,行军者必争之地。”《三国志·诸葛亮传》载:公元234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足……是以分兵屯田……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 五丈原东南约2.5公里处的斜峪关,即亮传中所称“斜谷”之北口(南口叫褒,在勉县东北)。斜水(石头河)由斜峪关流出,北注渭河。其两岸据说就是诸葛亮分兵屯田,军民杂耕之处。五丈原东麓之落星湾,旧县志据亮传斐注引《晋阳秋》:“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之记载,将其列为古迹,目之以“诸葛武侯长星坠处”。五丈原东10公里处之葫芦口,相传就是诸葛亮伏兵火烧司马懿的战场。位于五丈原北麓渭河南岸的高店镇,相传是魏延驻防之地,叫魏延城。渭河北岸的三刀岭,正好与五丈原南北对峙,隔河相望,传说就是司马懿驻扎帅营之处。 诸葛亮庙与五丈原以其名闻于世,故游客络绎不绝。1982年,中顾委黄镇游览时题七绝一首:“巍巍平坦五丈原,诸葛当年恨绵绵。天下三分势难改,呕心沥血汉祚延。”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