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设县极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延长县城东部地区即现在的安河、罗子山、雷赤、南河沟四乡镇,到北周时期设立县制,县城建在门山村,故称门山县。门山县设立后,历经隋、唐、宋、金、元几个朝代近千年的分合变迁,于元朝六年(1269)被撤销。县城经烟火忍风雨,逐渐塌失,现只留一垛豁口城墙,人称门山县城遗址。
遗址在门山村北2公里处。站在这里,可俯瞰远近几十公里之内的村落房舍,东边黄河对岸的崇山峻岭也一览无余。县城选在这样开阔平坦的高处,大概是当权者为了体现自己至尊的地位和戒防烟火战乱吧。据民间传说,县城占地数十亩,可容纳千人生活居住,为当时黄河沿岸数千乡民商贸交流中心。周围村落古碑记载曰:“民有不足,聚合调剂,人畜声势,非往而闻,胜也。”这足可以反映当年县城在黄河岸边的繁华风貌了。
遗址长30余米,底宽5米,高7米左右,是古城墙的一部分。残墙通体为白胶土夯而成,坚硬无比,为后人所不及,备受称赞,可见北周时期延长县的建筑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遗址附近出土的文物证明,延长县的村落建设在宋代以前已经使用砖瓦。清乾隆《延长县志》载:延民随宅而安,然城邑华丽,房屋十之六七,随基为构不拘间数,火砖镶土,上盖土瓦,间有石板,坚稳美观以灰饰,筑炕饮食卧起,冬暖夏凉,独留古风。遗址1987年出土古币100公斤。古币生坑绿锈,造型古朴,反映了黄河沿岸人民精湛的雕刻和铸造工艺。民谣中“上了门山坡,秀才比羊多”,正好形象地说明了延长县古文化传统的昌盛繁荣。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