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泉远眺
窑洞式蓄水池
甘泉县城南五公里处神林山麓,有泉水,飞流激射,清澈透亮,厥味甘美,饮之心旷神怡。隋炀帝因之赐名美水泉。甘泉县也因此得名。
相传,隋炀帝一日巡游伏陆县,途经府村,发现一美女薄姬。炀帝十分喜爱,选纳为妃,并在此地修府建镇,派专人伺候薄姬。炀帝厚爱薄姬,时而前来游玩居住。一年盛夏,炀帝避暑来府村。薄姬乘炀帝前来之机,提出上山游玩。炀帝有狩猎爱好,便答应。随即带上文武随从,上山游玩。当游至神林山时,突然发现奇鸟一对。小鸟胸颈白、脚尾红,羽冠似扇子,娇小美丽。薄姬见鸟,非常喜爱,便让炀帝设法捉住此鸟。炀帝应诺,抽箭搭弓,欲射小鸟,但被薄姬挡住:“陛下,臣妾是要活鸟”。炀帝收弓箭,命随从抓活鸟。追赶了半个时辰,仍未捉住。小鸟已飞下山沟,炀帝及众随从紧追不舍。到山底下,却不见这对小鸟,眼前山崖出现一股泉水。泉水去地一丈,飞流激射,清澈透亮。泉旁长着一片榆树,十分奇特,枝叶茂盛,树身长刺。泉旁山坳有一小村庄,10余户人家,村民一个个来泉中提水。炀帝感到腹中饥渴,便让百姓取泉水烹茶进饮,煮粥供食。炀帝饮后,觉茶味甘美,米粥清香,顿感志清神爽。薄姬饮后,亦感醇香味甘,不禁连声称赞。炀帝遂赐名此泉为“美水泉”,赐村名美水沟。
隋炀帝指令甘泉知县以泉旁刺榆为证,年年送泉水至长安,供皇帝饮用。送水必有一枝刺榆漂水中,若无刺榆便视为非此泉水。美水运送长安,千里之遥,山路崎岖,十分艰难。百姓苦不堪言,不知有多少人死于送水途中。后来,甘泉有一县令不忍百姓遭此痛苦,在一个夜晚来到美水泉,偷偷将其玉印堵塞泉眼,后书奏皇帝泉水干枯,贡水遂终。
美水泉又名甘泉,发源于县城西南3.5公里的神林山下,是我县境内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美水泉以其悠久的历史、优良的水质和神奇的传说闻名于世。 据史书记载,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北巡突厥牧场,途中到此游历,偶饮此水,厥味甘美,顿觉心旷神怡,遂赐名“美水泉”,后为隋唐两代皇宫专用。《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玄宗天宝元年因美水泉故,改伏陆县为甘泉县。从此,甘泉县名沿用至今,千年未变。宋代《太平寰宇记》记载:“县南谷崖上有泉水,飞流激射,甘甜味美”。清嘉庆本《延安府志》也有“泉去地一丈,飞流激射,噘味甘美。隋炀帝游此饮之,取入禁内”的记载。相传美水成为贡水后,常年累月送至长安,甘泉长安路途遥远,道路崎岖,百姓肩挑畜负,苦不堪言。后来,有一县令不忍百姓受苦,将其一方玉印投入泉眼,上奏朝廷泉水干枯,贡水遂终。 1974年甘泉县人民政府重修美水泉时,在昔日泉眼旁发现一座石砌小圆坑,坑内出土玉印一方,篆书“孟其瑞”三个字,为美水泉的传说提供了佐证。美水泉现为一排12孔的窑洞式蓄水池,泉旁有明代“修复甘泉碑记”、民国“重修甘泉县甘泉碑记”和2007年县政府所立“美水泉碑记”石碑三通,以及十分罕见的刺榆树两株,榆刺似针。美水泉泉水清洌,甘甜可口,经科学检测,其为优质高钙矿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历史上美水泉久负胜名,与华清池温泉等并列称为陕西四大古泉之一。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