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峡,位于榆林城北5公里处、明长城口红山脚下的榆溪河谷。因山皆为红石,故得名为红石峡。两山虎峙,石峡中开,一注清流,绿洲而来。
红石峡东壁原来建有红山寺,据《创建石佛殿碑记》记载:“为宋、元间古刹”,故红石峡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有近千年的历史。 明代成化年间维修后,改为雄山寺。万历二十八年(1600)春,峡崖崩坍,墙垣楼阁等建筑尽被毁坏。到清康熙年间又重修,更名镇远寺。寺门楼子的门洞上额携刻着“红石峡”三字,是由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岁高龄时所书题刻的。 红石峡,峡分南北两段。北峡两壁中分,上部是榆溪河聚结而成的波光粼粼、浮光耀金的天然湖泊。一股清流溢出湖面,穿石而下,飞流瀑布,水石相击,有“水帘飞雪,石洞栖云”之称。站在岩头,水声相击,轰鸣如雷,波翻浪滚,云雾腾飞。登临洞口,顿觉寒气扑面,沁凉爽人,历来被誉为奇观。洞口刻有“蚊窟龙窝”四个大字,醒目耀眼。南峡,东崖高12米J,长250米,西崖高18米,长284米,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据史料记载,有44窟,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题记,据记为明代所创,“文革”中尽遭破坏,所存无几。现仅存大小石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西崖仅有5窟,但已面目皆非,非昔胜比。较大的石窟有圣母殿、大雄殿、观音堂、石佛殿、圆觉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须弥殿、园沁殿等,除个别重新塑像外,壁画、碑记等荡然无存。
红石峡生态公园位于陕北历史文化名城——九边重镇榆林城北二公里处,它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自古以来是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必争的边关要塞,是黄土高原的北端与毛乌素沙漠及鄂尔多斯台地南缘结合部,也是黄土地农耕文明与蒙古大草原游牧文化的接壤地带,大漠与边地风光、黄土与蒙汉风情尽收眼底。
红石峡生态公园由内外景观两部分主体构成,园内又星罗棋布八大景点。它的外部景观壮丽、雄奇,它的内部景观则仿佛一处置身烽烟之下的历史和自然的世外桃源,并形成它外雄内秀的气质与风姿。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