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兴寺位于榆林古城内东驼的山间。是榆林现存比较完整的寺庙。创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天启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光绪八年(1882),均曾重修。整个寺庙占地3600平方米,有五佛大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殿、孤魂殿、南北禅堂等明代建筑。其中五佛大殿为寺之主体建筑,其底层南北长16.4米,东西宽10.6米,全用巨砖砌成,枕通券洞穹窿顶,外接斗拱、檐木结构明廊;上层是砖木结构五揽大楼阁。顶复仰合青瓦,五脊六兽。大殿通高13.4米,殿内原供大小不等佛像数十尊,并有5尊铜铸巨型佛像,可惜已不存。戴兴寺原藏有经书3000余册 (内有明代永乐版本90册),已不存在。戴兴寺虽经五六百年风雨沧桑,至今仍不失当年榆林八景之一“驼峰拥翠”之风貌,是榆林古城现存著名寺庙之一。
戴兴寺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原为延绥镇总兵戴钦家宅。后舍为寺,请洪济寺僧人佛济主持,称为戴兴寺。明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帝巡边抵榆,纳戴钦之女,赐戴钦尚方宝剑,挂征西将军印,戴氏声威显赫一时。明天启七年(1627)、清康熙二十年(1681)四十二年(1703)、乾隆三十年(1765)、光绪三十年(1904)戴兴寺均有维修。寺分3院,有殿宇共54间,布局因山就势,错落有致,总占地面积2846.1平方米。主要有五佛殿、观音殿、地藏殿、罗汉殿、十王殿、韦陀殿等。五佛大殿为重檐歇山式两层砖木结构建筑,总高11.2米;一层为砖砌5开间通堂拱券式枕头窑,宽22米、深9.4米、高4.7米,外接飞檐走廊;南、北两侧各砌砖拱券洞,置砖踏步,拾级而上达二层;二层为歇山檐廊砖木结构5楹36柱环廊,南北19.4米,深10.6米,顶覆仰合灰瓦、脊兽。二层东院为大雄宝殿、地藏菩萨殿、罗汉殿,都为硬歇山单檐式砖木结构建筑。原五佛殿二层楼阁内供高1.5米铜佛5尊,上下廊檐悬挂明、清大木横匾10多块,其中明崇祯九年(1636)“急周同道”大匾记载:这年榆林饥荒,该寺第四代主持僧仁明等收容它处僧人52名、道士23名、尼姑15名长期供斋度荒。五佛殿南耳楼内塑有戴钦像,北耳楼内塑有本寺第五代主持僧智福像。全寺有铜铸木雕等佛像100余尊,藏经书3000余卷,“文革”中尽毁,寺院辟为粮食仓库。1982年7月,戴兴寺公布为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住寺僧人一真、大旭等收集流失庙物,先后找回明清木匾8块及石碑等法器共10多件。而后相继维修寺庙,重塑佛像。1985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戴兴寺”木匾悬于寺大门额。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