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风陵晓渡 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位于潼关故城东门外黄河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 潼关城地处黄、渭二河交汇处,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交通枢纽,水路要冲。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风陵流就有“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续潼关县志》)。还有私人和上下游经常过往客商船只。 每日拂晓,沉睡的黄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囔囔地朝风陵渡集结了。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有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 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顾客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 清·淡文远咏《风陵晓晓》诗: 洪波一片接天时, 几叶扁舟渡晓晴。 秦晋漫云南北限, 此陵自古达潼城。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黄河的巨浪,闪浮着黎明的曙光,几只小船在晴天的拂晓时竞渡。 (二)三、四句是说,秦晋两地虽被黄河横隔便从古到今内陵渡口却畅通潼关,连接秦晋(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当时以黄河为界,后来成为陕西(秦)山西(晋)的简称。
黄河春涨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黄河上游的万山丛中,积雪消融,封冰解冻,黄河流量剧增。站在潼关城头北眺 东望,只风银光四闪的冰凌伴随着河水,汹涌而下,水于一色,眼前一叶叶冰船傲居浪头,忽高忽低,时隐时显,有的排着长队,中流争渡;有的单枪匹马,岸边徘徊。风声、水声、隆隆的冰块相撞声,威武雄壮,激荡情怀。 明·林云翰《黄河春涨》诗云: 冰泮黄河柳作烟, 忽看新涨浩无边。 飞涛汹涌警千里, 卷浪弥漫沸百川。 两岸晓迷红杏雨, 一篙春棹白鸥天。 临流会忆登仙事, 好借星槎拟泛骞。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黄河冰解,两岸绿柳如烟,忽然看见河水猛涨浩渺无边。泮(pan 判),冰块分解。 (二)三、四句是说,洪流奔腾,一泻千里,巨浪澎湃,百川汇流。 (三)五、六句是说,伫立岸边醉迷着杏花时节的清晨春雨,挥篙驱舟游荡在白鸥群中。棹(zhao赵),划船用的一种工具。 (四)七、八句是说,撑船在黄河中随波逐流,遐想着登仙之事,最好还是凭依着小船去效法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槎(cha茶),筏子。骞,张骞,西汉人。《荆楚岁时记》说张骞乘坐筏子寻找黄河源头,结果泛流到了天河,见到了织女和牛郎。
谯楼晚照 谯楼,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楼,楼上驻兵,用以暸望,报警报时。谯楼晚照,指日落时候潼关谯楼(指西城门楼)的景致。 夕阳西下,晚霞似火,高大巍峨的谯楼----西城门楼披上锦乡,置身于彩云之中。雕柱斗角,飞檐钩心,光辉四射,谯楼暗亮分明,边沿折光,五颜十色。栏杆空处,红霞道道如束。谯楼四周“归鸿默默争先集,落雁翩翩入望中”。楼上游客,指点山川,似在画中赏景。 清·潘耀祖《谯楼晚照》诗云: 画楼突兀映麒麟, 斗角钩心满眼春。 待得夕阳横雁背, 鼓声初动少行人。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谯楼高耸同麒麟山交辉映,飞檐雕柱错综精密,光彩四放,满眼争春。突兀(wu 悟),含有高耸特出和突然两种意思。麒麟,山名,在潼关故城内。斗角钩心,同钩心斗角,形容楼台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 (二)三、四句是说,等到夕阳横照雁背之时,谯楼上响起戍鼓声,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
道观神钟 道观指道教的庙宇。道观神钟,因道观里的异于一般的“神钟”而驰名。 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公元1590年左右)洪水泛滥,黄河汹涌澎湃,流有雌雄二 钟,摩荡有声,雌钟(铁钟)止于潼关,“出,扣拓阴晴”。而雄钟(铜钟)则流于陕州。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这口奇异的雌钟,被悬挂在麒麟山顶的钟亭上。钟亭周围绿树参天,白云缭绕,晨昏扣之,钟声抑扬顿挫。“宫商递变,律吕相生,声扬远闻”,清脆悦耳,山川生色。 清·潘耀祖《道观神钟》诗云: 大河水泛出鲸鱼, 仙院移来岗上居。 撞破尘缘声几点, 寒山遗响震穹庐。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浩荡的黄河冲来了巨大的神钟,道家把它移到山上的庙院。鲸鱼,比喻神钟。 (二)三、四句是说,几点钟声划破了红尘俗缘,山颠余音回荡在万仞高空。尘缘,出家人指尘世事务的烦扰。穹庐,指天空。寒山,指唐高僧寒山拾得二僧人曾住于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唐诗人张继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名句。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