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想像中,广袤无垠、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哪能有沙漠呢?其实不然,在陕西省东大荔县境内,洛河与渭河交汇的三角洲,有一块满目荒凉的沙漠——大荔沙苑。沙区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6至10公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略呈橄榄形。沙区地貌大体分三类,外围多是沙草地,中央是槽形谷地,其间是绵延不断的沙丘,沙丘形态多为新月型沙丘和新月形沙丘链。遇到干旱年份和大风,黄沙飞扬,天空弥漫,稼禾难收。生态环境的恶劣,使这里成为大荔历史上地广人稀的贫瘠之地。
大荔沙苑地处洛渭两河交汇之处,地下水资源丰富,在槽形谷地形成许多沼泽湖泊,较大的湖泊有马子池、太白池、管子池等,由于风沙的淤塞,昔日众多的湖泊不见踪影,或者湖面萎缩,现存的最大的湖泊是位于秦家庄东南的马子池,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约500米,水面约1500亩。马子池的海拔只有350米左右,是陕西最低的湖泊。与陕西最高的湖泊——秦岭主峰太白山上的大爷海相差3300多米。
大荔沙苑在远古时代,地势平坦,森林茂密,水草丰盛,野兽出没,是大荔猿人的聚居之地。1955年、1956年经过考古发掘,在沙苑发现了十五处石器时代的遗址,是典型的细石器和石片石器,多与兽骨并存,不少兽骨有火烧的痕迹,被考古界定为“沙苑文化”,时代确定为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在沙苑还发现了汉代或稍晚时代的陶片。说明从远古至汉代以至晋魏时期,这里还是八百里秦川锦绣河山的一部分。
为什么会在关中平原上产生沙漠,原因是洛河发源于陕北,这里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上渭河(包括泾河)每年有5亿吨泥沙下泄,除输入黄河外,不少泥沙淤塞在洛渭三角洲,风蚀堆积形成沙漠。笔者曾到风景如画的庐山脚下星子县考察,这里由于受鄱阳湖水涨潮落和季风的影响,使湖沙向西南堆移,形成一个面积14平方公里的沙漠,使湖边的李张村近120年间整体搬迁三次。这些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人为破坏植被,导致了平原形成沙漠。
大荔沙苑与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北沙漠不同,有许多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这里地下水资源丰富,打井10米以内可见水,光照充足,无霜期长达213天,适合农林牧业开发。传统的特产是“108”,“1”是黄花菜(金针菜),“0”是红枣,“8”是花生。沙苑花生成为大荔的名牌产品,远近驰名。
改革开放以来,大荔沙苑发生变化。大(荔)华(阴)公路纵贯沙区。政府在沙区打了数以千计的机井,在荒漠中造出20多万亩的沃野良田,广植防风固沙林,培育苗木,发展养牛业,成为大荔县最具生产潜力、最具活力的农林牧业生产基地,成为大荔的红枣之乡、瓜果之乡、养牛之乡。大荔沙苑建立了治沙试验示范基地,农垦部门在此建设了农场,大荔沙苑进入了一个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立体开发、人进沙退的新阶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