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仁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东街。创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系李世民称帝后为纪念在浅水原(今长武附近)大战中作战阵亡的将士所建(该战为李世民所亲自领导),昭仁即表彰勇士戎阵杀身成仁之意。昭仁寺坐北向南,由相连的小型四合院建造而成,占地面积4869平方米。现有山门、碑亭、大殿、东西配庑各3间。寺中门额题有“昭仁寺”三字。寺内现存主要建筑物是一座九梁十八担的三间挑角大雄宝殿,内部不见立柱,全由四周大梁架叠而起,即俗传八卦悬顶方式。结构颇为特殊,为我国古建筑中所罕见。寺内现有唐碑一通“幽州昭仁寺碑”,朱子奢撰文,传为虞世南毛笔,碑文3500余字,记载了浅水原大战的经过及寺院规模,书法秀丽遒劲,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之珍品。 昭仁寺大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15 米,砖木结构,殿内无一立柱和通架大梁,采用八卦悬顶式,九梁十八担架叠拱起,民间俗称“一担挑八角”,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仅见的一例。 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贞观三年(629年)闰十一月,太宗颁诏修建。昭仁寺主体建筑大雄殿,工艺精巧,结构严谨,古朴庄重,雄伟壮观。殿内无柱,宽敞方正,俗称“一担挑八角”。贞观四年(630年),树立昭仁寺碑石,螭首龟座,庄严肃穆。正殿塑铸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两旁侍立阿兰、迦叶率神。五代改建,元代修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重修。 昭仁寺闻名遐迩,历代佛事兴盛。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西域取经回到长安,赴洛阳受太宗召见。“爱召学人”,选贤译经。豳州昭仁寺沙门慧立高僧,应召赴长安弘禅寺,参与编译佛经,成为有名的缀文大德九僧之一。宋至明代,住寺僧人最多时有200人。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修葺大雄殿。清同治年间,遭兵燹毁坏,寺院荒芜。后经修复,殿堂、佛像得以保存。民国十九年(1930年),僧人释妙傅受山西五台山法旨,自邠县大佛寺来昭仁寺住持,佛事活动兴盛。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寺院又经维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陕西省佛教分会释力典方丈受命住持昭仁寺,邀集十方游僧,倡盛佛法。每逢会期,僧侣云集,经幡摇曳,钟鼓齐鸣,诵经参佛,人流如潮。围观者如堵,街巷为之一空。农村遍设佛堂,男女居士800多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以后,货币贬值,商号倒闭,地瘠民困,募化艰难,住寺僧人云游远去,佛事活动渐衰。解放初,昭仁寺有住寺僧侣3人,居士72人。1955年起,昭仁寺被乡政府、农技站等单位挤占,1962年,收归文化馆管理。1982年,分设文物管理所于昭仁寺。1984年改为博物馆。大雄殿和唐碑保管完好,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整修,焕然一新,文物荟萃,环境幽雅。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