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汉甘泉宫遗址
甘泉宫,汉武帝所建之离宫。位于淳化县城北约30公里的黄花山(古称甘泉山)南的凉武帝村。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它是武帝于建元元年(前140)在秦林光宫基础上扩建的。其规模仅次于国都长安的未央宫。甘泉宫是这里富丽豪华的宫殿群的总称。
史书所载,当年的甘泉宫,殿于参天,气势恢宏。雕梁画柱,金碧辉煌。楼观相属,邸舍百间。宫中建有益延寿观、通天台和迎风宫。高达30余丈的通天台,层楼高耸,直入云天,雕饰华丽,巧夺天工。站在台上,滚滚浮云悉在足下。极目展视,巍峨宏丽的长安宫阙隐约可辨。通天台下,层峦叠嶂的甘泉山腰,有秦二世(胡亥)所留之林光宫和武帝新建的迎风宫。二宫之间,便是那托乔基于山岗,直??上达霄汉的益延寿观。观中四季阳光充足,温润清凉。这是汉武帝每年避暑的常居之殿。观中武帝之卧室,仿未央宫清凉殿,陈设奢侈。以花纹似锦的画石为床,床上覆罩紫色琉璃帐,以紫玉为盘,贮冰于膝前。此紫玉与冰块一样洁净透明,相映生辉,给人一种寒凉舒适的感觉,真乃仙家之地也。
在其周围,附属建筑之宫、观、台、坛星罗棋布。宫有高光宫、长定宫、竹宫、洪崖宫、弩陆宫、棠梨宫、师得宫、寿宫、北宫、增城宫、通天宫等;观有露寒观、储胥观、石关观、封峦观、鳷鹊观、旁皇观;台有候神台、望仙台、腾光台、望风台;除此而外,还有紫坛、五帝坛、群神坛等。《淳化县志》记甘泉宫有“宫十二、台十一”之说。这些宫、观、台建筑,多数近在中心建筑区之周围,远在今淳化县境以外。
可以想象,当年这些排列有序,各具神采的建筑,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绚丽多姿,蔚为壮观,使淳化山河大增其色。如此富丽堂皇的建筑,其所以选中远离国都的甘泉山,其原因不言而喻。史书说,甘泉地是“黄帝以来祭天圜邱之处”,又说为“黄帝的升天之处”。又一说“匈奴祭天处”。至秦二世时建有林光宫,至汉,又扩而广之。很清楚,从人文始祖到封建帝王均视甘泉为宝地,是它的地理、历史优势和天然风光所决定的。
甘泉山自古为军事要塞,屏障咸阳的前哨。秦直道于此修成后,这里便是秦的军事指挥中心。作为境内最高地,这里山高气爽,气候温润,加之草原鹿肥,风景宜人使帝王们流连忘返。难怪秦二世也要偷偷地于甘泉(林光宫中)“作角抵戏之观”。“汉武帝从五月避署于此,八月乃还”。特别是帝王们的郊祀活动又是何等的隆重与气派。
不仅如此,许多军机要事、朝见外使活动也在甘泉宫进行。元鼎五年(前112)十一月,武帝至甘泉宫亲祀太一神。“后元二年春正月朝诸侯王于甘泉宫。”“太始三年正月,武帝于甘泉宫大宴外国来客。”“黄龙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宫郊泰畴,匈奴呼邪单于来朝礼赐如初。”《汉书·郊祀志》记载汉代皇帝来甘泉宫之次数,极为详尽。迄今所知,仅秦汉两朝先后到过甘泉宫的帝王就有5位,达150余次。
甘泉盛况,中外驰名。历代诗赋名家多有赞誉。汉王褒的《云阳宫记》、大文学家扬雄的《甘泉宫赋》、梁刘孝威的《行幸甘泉宫歌》、宋唐仲友的《甘泉宫记》等均为脍炙人口的佳作。邑人宋振麟、郗万全变有诗篇留世。
甘泉宫创造了千古辉煌,也难免有不尽遗憾。史传,长眠于淳化大地的勾弋夫人就是被汉武帝赐死于甘泉宫的。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汉勾弋故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