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陕西勉县武侯祠是纪念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蜀相诸葛亮的祭祀祠庙,是一个古建形式多样,布局严谨有序,中轴对称规范,建筑规模宏大,文物众多的三国著名胜迹。位于陕西勉县城西3公里处的108国道边,前依公路,后蘋汉水,坐南向北。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263年),是全国众多武侯祠当中建祠最早且唯一由皇帝(蜀后主刘禅)下诏修建的祠庙,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美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风景旅游景区。 陕西勉县武侯祠占地80余亩,建筑呈南北布局,殿宇排列一伍,中轴线直穿七进,且大都三院并联。现有山门、乐楼、牌楼、琴楼、戟门、拜殿、大殿、崇圣祠、观江楼、东西配殿等古建筑30余座150余间,规模宏伟,为陕南较大的古建筑群。 陕西勉县武侯祠经魏、晋南北朝等十余个朝代,历史十分悠久。据碑文和史料记载,一千多年来,武侯祠历经沧桑,几经坍塌,历朝历代均有修葺,因此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大都保持着明清时代风格。 陕西勉县武侯祠因其历史悠久,故历代名人墨客留下的墨迹甚多。唐李商隐、宋陆游、明薜宣、黄辉、清王士桢、乾隆皇帝御前侍卫工部尚书松筠、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同治年间出使日本的大臣黎庶昌、蜀中才子李调元、近代爱国名将冯玉祥、国民党元老于佑任等都在此留有遗迹。 陕西勉县武侯祠内文物丰富,匾联层层,碑石林立,古树名木甚多。现有汉以来各时代碑刻91通、匾联62方(副),其他遗存馆藏文物65件,古树名木35株。在这众多的文物当中,唐贞元十一年(795年)由沈迥撰文,元锡书丹并刻立的《蜀丞相诸葛忠武侯新庙碑铭并序》碑(简称《唐碑》)、嘉庆八年皇帝颙琰御书的《忠贯云霄》、晋代石琴、古柏及旱莲最为珍贵。其中《唐碑》因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于197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古柏经北京林学院专家测定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旱莲被证实为世界稀有花树,树龄400余年。整个祠庙古柏参天,枝柯茂密,暗香浮动,环境幽雅,融建筑、园林、雕刻、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是陕南重要旅游佳地。 据史载,勉县武侯祠是为诸葛亮建造的最早奉祠庙宇,比成都的武侯祠早半个世纪。诸葛亮死后,朝野上下俱敬其“德范遐迩”,念其“勋盖季世”,纷纷要求修建祠庙以作奉祠。但因刘备宗庙在成都之故而不好在成都设祠,于是便于公元263年在勉县武侯墓旁首先为其修庙建祠、供人奉祠。千百年来,因诸葛亮的高风节光鉴万世,所以武侯祠就成了人们的凭吊之所。游人仰慕而至,四季皆香火不断。 武侯祠院内有株枝荣叶茂的“旱莲树”,形似平盖,花开如莲,色香俱佳。为全国稀有乔木花树、每年仲春,鲜花怒放。先花后叶,分外妖绕,为武侯祠一大胜景。 武侯祠始建于景耀六年(263)春,当时祠在定军山下武侯坪,是全国最早的武侯祠,比成都武侯祠早40余年。明正德八年(1513)重修武侯祠于沔阳城(今老城)东距装侯墓5公里,即今武侯祠,距县城3公里,南北长200米,东西宽约120米,周筑垣墙,占地约30亩。祠内由北向南,楼台、殿宇排列成伍,中轴直穿五进,其中三院并连,规模宏敞,雄伟壮丽。祠内乐楼系清嘉庆十四年(1809)重修。东楼前有广场和东、西辕门,正中牌楼耸立,八角起翘,斗拱层层,蔚为壮观。牌楼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清雍正十三年(1735)果亲王重修,牌楼正面隶书“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同治六年(1867)丁卯季春”,背面书“天下第一流”。诸葛琴楼,为县令马允刚于嘉庆七年(1802)五月重建。琴楼房3间,下为券洞式甬道,横书“汉丞相诸葛武乡侯祠”,楼上匾额“高山流水”。琴楼上有古榻、石琴台、石琴。《忠武侯祠墓志》载:“石琴与榻晋代物也。晋文水胡韬颍作石琴与榻,缀以诗赋”(按:石琴正中刻“章武元年”四字,系唐以后所通行之楷体,并无汉晋书体风格)。 钟楼上悬洪钟一口,系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铸。鼓楼原有诸葛铜鼓,“文化大革命”中佚损。钟、鼓两楼呈六角形,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典雅挂观。陆游诗“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之句,可以参证。 戟门前有石狮1对,分踞左右,姿态雄壮,两侧砖柱刻“日月高悬出师表,风云长护定军山”对联,为清咸丰元年(1851)重修。戟门南有大院和东、西桂院。大院内古柏苍郁,凌霄花红。 献殿檐下及两侧山墙,有唐、明、清各代石碑60余通,其中唐贞元十一年(795)沈迥撰文元锡书丹《蜀丞相诸葛武侯新庙碑铭并序》,碑系全国武侯祠中最早的1通,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加以保护。献殿前长方形铁炉高1.87米,重500余公斤,为明隆庆年间(1567至1572)所铸。 大殿明三暗五,四角起翘,飞檐复宇,巍峨幽静。门口悬“扶汉心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踔云霄”对联。殿内悬清嘉庆皇帝(颙琰)于嘉庆八年(1803)御赐的“忠贯云霄”木匾,匾下为诸葛亮塑像,龛下关兴、张苞塑像侍立左右。 大殿后有宿宫5间,正中门檐下题“崇圣祠”匾额,两侧的西园门题“径通草庐”、东园门题“路转琴台”。东侧琴台亭,六角攒尖,典雅而高大,登临其上,可三面远眺。 祠内原有古柏64株,现存18株,其中有参天合抱者,有直径1米以上者,枝柯参天,壮茂密菁。确有“苍松翠柏有真性,行云流水含天机”之妙。祠内银桂、丹桂6株,仲秋花开,香溢四野,称为“丹桂风清”,为武侯祠八景之一。旱莲(又名应春树)为国内罕见。先开花后长叶,花期半月,每当仲春,旱莲怒放,花如莲而稍小,色如莲而稍艳,花团锦簇,灿如明霞。艳冠群芳,名闻遐迩。花期游人满院。争相观看,每日多达数千人。今日之武侯祠历经沧桑,非明代旧貌,乃清代重修。嘉庆六年(1801),仁宗皇帝“敕发帑金金九百两,资助维修”,御赐“忠贯云霄”匾额,“亲洒,震翰以昭敬礼”。民国24年(1935)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部过沔,置司令部于祠内大殿,指挥部在琴楼。《汉中府志》载:“(元后)至元六年(1340)、明永乐六年(1408)、成化十九年(1483)、二十一年(1485),守臣相继补葺”。但至解放前夕,祠内仍破烂不堪。解放后不断修葺,其中1963、1981、1984年3次共拨款11.5万元。1986—1987年,省,地拨款3万元,完成了东、西厢房、乐楼、山门、琴台、东西配殿的维修彩绘工程,扩修新大门以外大路65米,院内铺砖路面60米,新开辟道路50米,还修建了外宾厕所及水塔。1956年8月省政府批准武侯祠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设有武侯祠文物管理所,长年开放,接待中外游客。 1956年,陕西勉县武侯祠被陕西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成立机构并正式对外开放。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其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已基本完善,建有仿古豪华宾馆、星级厕所、购物商店、大型生态停车场等,2003年获国家AAA级风景旅游景区。交通十分便利,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事业不断的发展,再加之2007年10月西汉高速公路的全面贯通,前来勉县武侯祠风景区访古探踪、旅游观光的游人逐渐增多,虽然武侯祠经过多年的保护与建设已形成规模,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缺乏而迟迟未能到位,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现为了满足游人的需求,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作为陕西省重点景区——定军山、武侯墓祠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勉县武侯祠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在勉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根据《陕西省定军山、武侯墓祠风景名胜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核心景区武侯祠以东,搬迁农户并征地约50余亩,修建集散广场、三国文化史迹博物馆、仿古商铺、仿古街道、游人中心等其他服务设施。该建设项目已立项,估算投资约2990.45万元,目前正在多渠道筹措资金,也希望有识之士前来投资。该项目建成后,为武侯祠景区增加了内容,扩大了游览范围,完善了武侯祠景区吃、住、行、游、娱、购一条龙服务设施,并通过休闲、吃饭、购物的方式,使游人在原来停留2小时的基础上翻三番,达到消费的目的,增加了旅游业收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