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的遗址:
宗圣宫遗址 在说经台北1公里今楼观镇西行村。元中统四年(1263)《重建宗圣宫记碑》载:原系春秋函谷关令尹喜故宅,后因老子于此讲学而闻名,南北朝时创建道观。唐武德二年(619)和元太宗八年(1236)相继扩建。占地18150平方米,坐北向南,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宗圣宫、玄门、列祖殿、紫云衍庆楼、三清殿、文始殿、四子堂等。“初入山门气象幽,春风先到紫云楼,雪消碧瓦六花尽,烟绕丹楹五色浮”(宋章子厚诗句)。“瑶花琪树间霓旌,十二珠楼接五城”(元萨都刺诗句)。现均已毁。三清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可见琉璃建筑构件,覆盆状石柱,莲花、龙纹瓦当,以及条砖、板瓦等。另存宋、元、明、清诸代碑石15通,石牛1对,石狮2对。 会灵观遗址 在说经台东南200米闻仙沟东岸,创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元至顺二年(1331)毁于水灾。面积约350平方米。存殿堂基座,平面呈长方形,约50平方米。另有元大德四年(1300)立《重建会灵观记碑》及莲花纹、龙纹瓦当。会灵观塔60年代尚残存3层。为正方形阁楼式砖塔,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存塔基,40平方米。另有条砖及塔基压阑条石3件。 吕祖洞道观遗址 在说经台东南百余米。传说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曾于此修道。唐僖宗乾符年间凿3孔土崖洞。明万历年间加建道院,占地290平方米,原有石牌坊、七星阁、八卦亭及围墙。存明《重修吕祖洞碑》,石牌坊构件及条砖小板瓦。 玉华观遗址 在说经台东北近百米,是唐景云中玉真公主修道的别馆。开元十八年(730),李白为仕途之事,来此拜会玉真公主,作《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慰张卿》2首:“秋坐金帐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元至无二十三年(1286)扩建,清同治初毁于兵燹。面积1000平方禾。中间可见正殿殿基,平面呈长方形,100平方米,砖石砌,高0.50米。另有条砖、板瓦、花草纹瓦当及长芳形石条等。 原始玉清宫遗址 在楼观台东5公里外今集贤殿镇村南300米。建在原始台商阜上,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1966年被拆除。占地4500平方米,中部可见砖石砌正殿殿基,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0平方米。存有元大德二年《原始玉清宫记》碑,另有仰莲、石柱础、透花脊饰及条砖、筒瓦等。 遇仙桥遗址 在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就峪河上。据《周全县志》载,建于元代,传有神仙于此相遇。原系半圆拱单孔石桥,东西向,长11米,宽3米,60年代被洪水冲毁。今存东西桥墩,系天然岩石稍加雕凿而成,高约2.2米,宽2.5米。 老子墓 在楼观台西约3公里西楼观西300米。老子即李耳、字聃,生卒不详,吞秋晚期(前500年左右)陈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任东周柱下史。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五千言。道教尊为经典。《水经注》载:就水出南山,北迳大陵四,世谓老子陵。墓在就峪口就峪河西岸,依山为陵,陵山海拔730米,顶有天然石洞,高2.18米,宽1.40米,深不可测。据明《重建吾老洞殿宇记》碑载,洞内有石函,葬老子头盖骨。原有吾老洞道观,已毁。存有《重建吾老洞殿字记》碑及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立老子墓碑2通。 尹喜墓 在楼观镇西行村南200米,相传尹喜为春秋时潼关令尹,春秋时天文学家。生卒不详。墓地面积180平方米,有清道光年间立墓碑1通,青石质,残泐较重,另有石羊1对,已湮没于地下。1968年平整土地时被毁。墓碑现存宗圣宫三清殿西南,圆首,无碑额碑座,碑面雕有丁字纹图案边,中央隶书“周大夫尹喜墓”6大字。
楼观失存的古迹:
尹喜祠 清康熙《周至县志》记:在县东南30里三清殿北,文始殿即其故址。明《终南仙境志》云:汉武帝立宫于观北,曰:文始祠。唐初始建文始殿,金末毁废。元大德间重建,大德七年(1303)落成,于殿前立《古楼观重建文始殿记》碑,碑额雕文始真人坐像,碑阴书文始之殿4字。文始先生即尹喜。后毁于清。 南溪亭 楼观东南。宋嘉祐七年(1062)二月,苏轼奉诏减决囚犯到周至。苏轼说:“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于南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乃归,作诗五百言。”有“投稿披绿荇,濯足乱清沟,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国秋”之句。南溪亭即苏轼醉游濯足处,今废。 五郡城 《陕西通志》云,五郡城在周至东30里,与古楼观相近。《长安志》言其城周三里。《名胜志》沿旧说,云兄弟5人并居,此后为道观。东坡《五郡城》诗曰:“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就水泉甘。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苏自注,“观有明皇碑,言梦老子告以享国长久之意。”一言五郡即五郡庄。民国22年(1933)著名历史学家向达考察,今塔峪村即五郡城遗址。 楼观另有企秀轩,今遗址不详,有元张立道《企秀轩》诗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