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卤阳湖,又称卤泊滩,卤池, 因古代卤阳湖遗址而得名。位于西禹高速公路以南,渭清公路以西,富平县刘集镇以东,横跨蒲城、富平两县,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5至7公里,总面积109.14平方公里,海拔377-380米,是一个封闭式构造洼地。其南距渭南40公里,西至西安78公里,阎良2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92公里。
据地质学家勘察测定,距今万年前,卤阳湖属古三门湖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构造作用,随着渭河的形成,卤阳湖分离,独立成湖,面积约为现在的数十倍。由于卤阳湖属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区,沉积物含盐碱多,水质矿化严重,加之受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于明朝末年逐渐退缩成滩。滩地多碱,无以为耕,因而人烟一直稀少。解放后,新政府搞了排碱工程,虽然改良出一些耕地,但大面积的滩地仍然荒凉着,芦苇遍地,野草漫长。偶尔在多雨的年份,地下水会冒上来,重新再现一个又一个的海子。2003年渭南大雨时,这里的积水平均深达1.7米,卤泊滩成了卤阳湖。 滩地组成物质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下部是含高盐分的河湖相沉积物,由古湖泊退化而成。这里的水质属硫酸盐氯化型水,矿化度最高可达43克/升,ph值在最高可达10.1,是为强碱性水,不能饮用或灌溉。由于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形成槽型封闭式洼地,洼地南源和渭河三级阶地相接,洼地内开阔平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土壤的盐碱程度自然是各不相同。这里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蒸发量为1000毫米~1300毫米,是降雨量的2倍~3倍。
卤泊滩形成于下更新世末期,系下更新统三门湖的沉积范围,地势低凹、闭塞,是一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沉积物含盐碱多,水质矿化严重,属硫酸根—氯钠镁型水,矿化度为5—10克/升。卤泊滩早在千年以前就出现天然盐,旧志载:“唐大历十年(776年),东池生瑞盐”。到明代,附近农民开始晒盐、捞硝,至解放后不久才因盐质差而停止生产。
编辑:秦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