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进入了一个气吞八荒、开阔恢宏的时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抵御匈奴部族的入侵,为了便于运输粮草,快速集结部队,为了不断巩固基地,扩张疆域,北方广袤的山林草地便是其窥视已久的目标。 征服需要武力,午马需要行进。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秦忌、敢作敢为的秦始皇,不仅修筑了万里长城,还于公元前212年起,令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率领30万军队,堑山填谷,土筑桥,修筑了一条长达700多公里,最宽处达五、六十米,可容八辆马车风雨无阻、并驾齐驱的直道,今人称其为秦朝第二大国防工程,足以和现代化高速公路妣美,其修筑的规格与标准都是史无前例的。 秦直道循子午岭主脉北行,南起淳化县北梁武帝村,自七里川入石门关,经庙沟、碾子院、前陡坡、卧牛石、老爷岭,过马栏河, 卜杨家胡同,再经刘家店、黑麻湾出雕灵关,纵贯陕甘两省子午岭,直抵内蒙包头,到达鄂尔多斯草原。在旬邑境内长达80多公里。缘梁修筑的直道取近避远,就易舍险,即便今日,全线也是遗迹清晰可辨,不少地段路基完好,依然可行。直道两旁残留的古碑刻、古墓葬、古建筑、栈桥遗迹比比皆是,马蹄驼印,至今仍历在目。 清代刘倬有《子午岭》一诗赞日: 南北互长岭,纵横列万山。 桥陵今古在,驰道有无间。 地折庄延回,源分漆沮潺。 秦皇开凿后,路上几人还。
行走在被荒草掩埋的直道上,看青山无言伫立,听溪水悠悠长流,夕阳西下,山风骤起,冥冥之中,仿佛又回到那威振下、气吞八荒的时代。旌旗猎猎,车马辘辘,刀甲鲜亮的征讨大军正疾行在直道上,一时间让人心旌摇动,声声长啸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星移斗转,改朝换代,直道沉积何其厚重?直道开通,横扫六合,将匈奴铁骑拒于千里之外,兴亡成败,得失荣辱,岂不撩人思绪? 据传,秦始皇离开咸阳,到各地巡游途巾病死,赵高和李斯假传诏书,命扶苏、闭亥同时从两地回,先到咸阳为君,后到咸阳为臣。正在北方戎守边塞的扶苏带着全家老小,沿直道日夜向咸阳迸发,走到距石门50里的“粮米”时,他骑的骡子要下驹,两个女儿要生孩子,扶苏回京登基心切,一下子添了这么多麻烦,一气之卜,杀了骡子,处死了女儿(阳坡头村有两个土冢,人称“两女寨”,就是扶苏两个女儿的坟墓),又继续进发。就在这时,从咸阳传来胡亥登基的钟鼓声,扶苏长叹一声,决定不冉回京,听凭命运的摆布。于是,从身边摘下弓箭,箭搭弦上,叹息到: “箭落高山吾居高山,箭落平川吾居平川”。只听“砰”地’声,箭头射进远处峙立的石门关山崖上,这根椽粗的箭头至今还直插在石门上。
编辑:秦人
|